浙江在线3月21日讯 点开浙医二院长兴院区伤口造口专科护士胡蝶的手机相册之前,你需要好好做一番心理建设:里面没有一般女孩美美的自拍,也没有几张孩子的萌照,满屏全是触目惊心的伤口。
伤口分布在头部、手腕、脚后跟等各个身体部位,深浅不一,形状各异。有的还淌着血水,有的已经结痂,乍一看还以为是误入了哪个恐怖电影的拍摄现场。
别误会,这并非什么特殊癖好。这些照片,是胡蝶每次处理患者伤口时拍下的。这样,患者从开始受伤到最后痊愈,伤口的变化情况就一目了然。
半年以来,她一共拍了近千张各种伤口照片,手机存不下就整理到电脑里。其中有一位受伤严重的患者,她为她整整拍了一百多张照片,见证了患者褥疮一点点结痂、恢复的过程。
半年前相册里全是儿子的照片
现在每个患者都有专属相册
胡蝶从业已经十一个年头。之前,她一直在康复科工作,每天发药、打针,帮助患者做康复训练。
去年3月,医院发了一个通知,护士可以报名参加浙江省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培训,到上级医院进修3个月。为了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胡蝶报名并通过了医院的面试。
在杭州培训期间,老师课上说的一句话,她印象尤为深刻,“老师说,最好把患者的伤口拍下来,前后对比,可以检验看护的效果。”
去年7月,胡蝶成为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后,每天严格地践行这个标准。她给每个就诊的患者拍摄伤口的照片,然后按照疾病类型、日期等一一分类。现在,每个她看护的患者都有一个专属的伤口相册,“这样我就知道每名患者伤口的恢复情况,可以更有针对性地用药。”
胡蝶的手机是64G的,每个月,她会清空一下相册,把照片导入电脑保存下来。半年下来,电脑里保存了近千张照片。
半年前,她相册还没有那么“血腥”,里面唯一的主角是一个调皮的小男孩,不是在做鬼脸就是在撒欢奔跑。但哪怕是糊掉的照片,她也舍不得删掉,因为这个男主角是她上幼儿园的儿子。
但开始拍患者伤口照片后,手机经常提醒她“内存不足”,她只好狠狠心把儿子的照片删掉,现在手机里仅留了几张作为念想。
不要说普通人,很多护士最初面对伤口、褥疮和扑面而来的恶臭时,也难免觉得有点不舒服,但胡蝶从没经历过不适应的阶段,“可能我心理承受能力比较不错。借用我们专科护士同学的一句话,其他人看到伤口可能会恶心,我看到伤口反而有点兴奋,心里开始盘算这个伤口该怎么处理最好。”
不过,别看胡蝶处理伤口时那么大胆,内心却是个不敢看恐怖电影的女孩呢,“伤口是真实存在的,但恐怖电影营造出来那种阴森森的氛围,我还真的受不了。”
患者瘫痪出现严重褥疮
换药拍照两月后见证愈合
在所有的患者中,胡蝶印象最深的是一名50岁的大姐。在看护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她拍了一百多张患者的褥疮。
这个大姐是播散性脊髓炎患者,双下肢完全没有肌力,常年瘫痪在床,无法下地行走。刚住院时,由于她小便有些失控,骶尾部有渗液,所以出现了一个4cm*5cm的严重褥疮,“当时已经有两三厘米深,呈暗红色,就像一块煮熟的肉。”
那段时间,这位患者是胡蝶重点看护对象,每天隔2小时就要给她翻一次身。一开始隔天换一次药,后来慢慢变成一周2次,每次换药她就拍一张照。
两个多月过后,大姐骶尾部的褥疮在悉心的看护下完全恢复了,几乎看不出原本血肉模糊的样子。胡蝶打开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照片对比了一番,连她都没想到能康复到这个程度。
“这些伤口,普通人也许不敢直视,但在我眼里都是有用的病例资料。严重压疮患者一步步好转,是我最有成就感的事。”
除了做好专科门诊和全院压疮患者的监护,胡蝶还把服务延伸到了基层乡村。
前些天,长兴林城镇大云寺村一名85岁的骨折老人在家卧床半个多月,骶尾部长期受压出现手掌大的压疮,组织发黑坏死。
林城镇卫生院是长兴院区医共体共建单位,当地护士邀请她前往会诊。她耐心指导如何选择敷料,并示范了换药操作,交代注意细节。
当然,胡蝶也把拍照记录这个朴素的小妙招教给了当地护士。不到一周时间,老人创面缩小,坏死组织逐渐溶解,照片也见证了老人创面康复的过程。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