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24日讯 5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报,对2018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湖州市因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这项工作成效突出,受到表扬,并获得5000亩用地指标的奖励。
近年来,湖州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立足存量挖潜,以“五未”土地处置为主抓手,统筹推进“标准地”出让、“亩均论英雄”改革等组合拳,推动土地利用方式从增量依赖向存量盘活转变,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市有机更新的“大文章”里,生动实践“有限空间、无限发展”的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湖州特色的用地管地节地新路子。
观念一变思路新
随着湖州交通优势的凸显和营商环境的优化,一大批“大好高”项目亟待落地,土地资源供给不足与大量错配、劣配、低效配的土地资源形成鲜明对比。面对困境,湖州给出的答案是向存量土地要空间,通过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用地结构调整优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和布局优化,促进高质量发展。
2017年11月3日,湖州提出,在全市开展“五未”(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建而未投、投而未达标)土地处置专项行动,向粗放低效用地方式宣战,创新以存量为主体、保障科学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切实当好践行“两山”理念的样板地模范生。
一场轰轰烈烈的“五未”土地处置攻坚战在湖州打响。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各部门分工明确,县区联动推进,动真碰硬解决各种问题。同时,将“五未”土地处置结果作为各地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的主要依据,对成效明显的给予用地指标奖励,对应处置而未处置、漏报、瞒报的,发现一宗扣减同面积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随着专项行动的深入推进,“走盘活存量土地,‘以挖潜保发展’的道路”在全市成为共识。
地尽其用业兴旺
近日,位于南浔经济开发区的浙江亨通二期项目一片繁忙,4.4万平方米的厂房和5000多平方米的办公楼已建成,4000多万元的机器设备也已经调试到位,接下来就可以进行试生产。而在一年多以前,这块土地还在“沉睡”中。
该地块原属湖州新元泰微电子有限公司二期项目用地,公司因经营不善,于2014年破产,土地和房产被法院查封。“五未”土地处置专项行动开始后,开发区管委会多次与法院、银行和工人协调会商,妥善处置债权债务关系后予以收回,按照“标准地”的要求在网上公开拍卖,最后由浙江亨通光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拍得,全面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1亿元。
自“五未”土地处置行动开展以来,湖州利用入企走访、大数据、地理信息应用、无人机航拍等手段,对“五未”土地实现大清查,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台账、上图入库,截至今年5月中旬,全市先后排摸各类“五未”土地11.24万亩。
湖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说,在“五未”土地的处置工作中,湖州市不仅对每一类土地都有不同的政策,而且对每一宗土地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磋商,采取不同的对策。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消化处置‘五未’土地8.51万亩,保障了1200多个项目用地需求。与此同时,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得到明显提升,同比提高21.2%。
多管齐下谋长远
土地盘活了,是否问题就解决了?“要谨防新‘五未’土地的产生。”湖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处室负责人说,“‘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处置后,也有可能转化为‘用而未尽、建而未投、投而未达标’土地,必须从源头上防止新的‘五未’土地产生。”为此,在“五未”土地处置同时,湖州打出了“标准地”出让、“亩均论英雄”改革等组合拳。
在“五未”土地处置和用地监管工作中,湖州市还注重运用科技手段助力。该市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无人机航拍等科技手段,不定期核清“五未”土地类型、成因及现状,及时更新台账,实时掌握数据;同时,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整合各部门数据,加快建设全市工业用地绩效管理系统,不断完善建设用地数据库,直观显示建设用地布局和现状,为“五未”土地处置提供数据支撑。
“接下来,我们还要将‘五未’土地处置进一步做实、做优,深入结合‘亩均论英雄’和‘散乱差’整治等工作,提高土地资源要素精准配置水平,以最小的土地资源消耗支撑高质量发展。”湖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