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清县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着力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图为德清县莫干山镇何村连片耕地景象。王森 摄
浙江在线6月24日讯 保护耕地,德清县注重“开源节流”。“开源”就是将把废弃矿地复垦为水田,开发利用低丘缓坡资源;“节流”就是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走出一条“保耕地、保生态、保发展”的新路。
德清县曾有160多处矿业用地,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全县大部分小型矿山陆续关闭,由此也产生了4万多亩废弃矿地。
按照“宜建则建、宜耕则耕、宜林则林”的原则,德清对紧邻城镇(村庄)、土地贫瘠且面积较大的区块,规划为建设用地,重点推进产业平台项目;对于部分坡地,可建设村庄,规划用于新农村建设;对远离城镇,水土条件较好的区块规划为耕地开发,以解决耕地占补平衡;对远离城镇,坡度较大或面积较小的矿地,以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为抓手,改善生态环境。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挖矿,东衡村多的时候矿山达到18家。“炮声一响,尘土飞扬,河水脏兮兮,村在山河破。”这段顺口溜是当年东衡村的真实写照。为了改变日益恶化的环境状况,东衡村下定决心,于2009年底关停了全部矿山企业,在3000多亩废弃矿地上,启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利用废弃矿地垦造水田,建设中心村,打造钢琴文创园。
龙胜村共有8个自然村,但村庄之间布局分散,房屋破旧,缺乏配套。如今,一幢幢白墙黛瓦的新农居房在低丘缓坡拔地而起。“龙胜中心村项目利用这片低丘缓坡,既解决了农村建房用地,又改善了居住环境。”德清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不仅如此,“坡地村镇”试点项目的实施激活了工商资本投资乡村旅游的热情。目前,投资20.6亿元的“龙之谷”项目已经动工,一期项目主要围绕“智慧农业+物联网”进行建设。
据了解,德清县在“坡地村镇”建设中,提出“挖、避、抠、调、租、限、禁”七字工作法。如今,“坡地村镇”模式已在德清蓬勃兴起。德清县引进开发了裸心谷、裸心堡、郡安里等一批不占耕地、节约用地、生态环保的坡地旅游项目。这些项目按照点状布局、垂直开发的方式,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尽量采用架空建筑形态,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生态环境,形成“房在园中、园在林中,林在山中”的生态休闲人居环境。
截至目前,德清县共有13个项目被列入省“坡地村镇”试点,总投资额71.97亿元,项目总面积6935.22亩,实际建设用地仅877亩。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