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6日讯(记者 叶诗蕾 李攀) “近10万!”年底前,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在湖州“官方HR”们的朋友圈里被刷屏——湖州全年新引进大学生及各类人才近10万人。即使放眼长三角,这样的引才成绩单也毫不逊色。
从长三角版图上看,地处中心地带的湖州,被上海、杭州、苏州等经济强市环绕。在人才要素流动中,湖州享受大城市人才“溢出效应”的同时,也面临“人往高处走”的“虹吸效应”。
事实上,在长三角都市群中,有此尴尬境地的城市并不止湖州。人才流失率高、结构失衡、发展空间不足等成为制约中心城市集聚人才和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共性问题。
如何在愈演愈热的引才比拼中赢得一席之地?
错位竞争
好钢用在刀刃上
2019年,长三角经济强市引才热度持续不减,放出的“大招”一个接一个。
4月,宁波出台人才购房新政,高层次人才安家补助最高800万元;7月,苏州出台系列人才新政,经过立项的重大创新团队最高可以收获5000万元项目经费;12月,合肥一口气给3000多名产业人才发放生活补助8000多万元……
是继续和大城市“比拼”家底,还是另寻他路?湖州在一片热闹的招贤纳士“吆喝声”中有自己的冷静思考——广纳英才是态度,精准引才是策略。
久立集团是湖州本土一家老牌民营企业,主打不锈钢无缝管、特种合金管材等产品。从去年开始,这家企业就被一个技术瓶颈困扰——如何提升油气管道的抗腐蚀性能。这个瓶颈无法突破,久立就难以走出国门,和外企掰“手腕”。
当地人才部门在走访中了解企业需求后,联手“猎头”企业,历时数月重点为久立集团搜罗专业人才。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利兹大学教授安妮·内维尔进入了他们的视野。企业代表两次赴英商谈对接,政府给予250万元专家补助。安妮·内维尔教授最终被久立的诚意打动,双方合作共同建立久立-英国海外研究院,为企业产品升级解决技术难题。
把有限的好钢用在刀刃上,可以催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湖州市委人才办负责人说,近年来,湖州出台的人才政策和人才服务,越来越突出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即做到人才的引进与本地区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同步谋划、同步推进。
湖州曾做过一份跟踪调研报告,报告显示,湖州的现代纺织、绿色家居、智能电梯等传统产业对人才需求巨大。比如智能电梯,2017年产值就突破了100亿元,占全国市场的10%,全省市场的50%,但是控制系统、曳引机等高端关键部件研发生产较少,究其原因是整个产业的高层次人才比较欠缺。
为此,湖州结合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在引才和项目落地的“入门把关”环节提出人才项目评审“四个优先”原则——重点产业配套项目优先、产业化成熟项目优先、本土企业合作项目优先、风投进入项目优先,提升人才项目引进的精准度。在具体评审中,评审专家从之前单一的技术专家,延伸扩展到企业家、风投经理等市场主体共同参与,政府“只掌舵不划桨”,把专业的事留给更专业的人。
据统计,湖州近年来90%以上的人才项目都集中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休闲旅游、现代纺织等重点产业。
精准化人才“订制”为湖州企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浙江中山化工集团股份公司引进高层次人才陈冰和他的农药废水高级氧化处理项目,每年可节省近2000万元的环保费用。
更为重要的是,基于地方传统优势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引才策略,使得湖州和周边城市实现了“错位竞争”。
抢抓良机
搭建创新大平台
如果再给一次机会,顾氏纳米科技(浙江)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宏伟说,他依然会把湖州作为自己梦想起飞的地方。作为一家初创型的科技企业,在最需要成长养分的关键时刻,是湖州主动抛出了“橄榄枝”。
顾宏伟此前一直在省外设立的研发中心苦心钻研,但在准备投产时却始终难以找到合适的生产车间。去年,湖州市的“南太湖精英计划”项目评选中,顾宏伟抱着“露露脸”态度前来。结果项目被相中,列入A类计划,研发团队也“举家”迁到了湖州南太湖精英计划产业园。记者在产业园里看到,这里不仅为团队提供了实验室和办公场所,还专门开辟一块场地供生产使用。
这正是湖州引才的“后手”,为人才实现产业创新梦想创造足够分量的承载平台——包括研发、生产、经营场地和通讯、网络与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以及系统的培训与咨询,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以此降低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
和金钱名利相比,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提升往往是人才更为看重的。湖州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湖州一直在努力为人才打造人尽其才的“升值空间”。
然而和长三角的大城市相比,湖州高能级的创新创业平台相对缺乏,高校科研创新平台也较少。
看到差距,迎头赶上。随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出台,环太湖区域产业布局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上海、苏州、无锡等城市都面临着产业链重新分布的情况。湖州意识到,“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机会来了!
抓住上海及环太湖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窗口期,湖州依托沪苏湖高铁,申嘉湖、申苏浙皖高速以及长湖申航道等交通廊道优势,加快沪湖绿色智造廊道建设,发展“飞地经济”,探索与上海共建产业合作园区,努力实现优势互补。
今年6月,湖州新添一座重量级引擎——全省大湾区“四新区”之一的南太湖新区正式成立。由此,湖州高质量发展挂入新的加速挡,湖州人才也有了更广阔的发展舞台。
凭借增强现实光学显示模组及衍射光栅产业化项目,今年9月,孟祥峰博士从南太湖新区首届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上捧回了一等奖。衍射光栅作为一种新型光学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增强现实、光谱分析、精密计算等领域。孟祥峰团队研发出的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已有华为、小米等多家意向客户。“我们的光学项目对振动、温度、湿度等有很高的要求,经过对长三角区域多个地区的考察,南太湖新区的产业布局及设施条件都非常符合我们的要求。”孟祥峰告诉记者,该项目一期已在新区落户,计划打造一个月产万件的高级别光栅工厂。
“南太湖新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大湾区经济协同发展的践行者和先锋队,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世界眼光、掌握核心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优秀人才积极参与南太湖的建设和发展,为新区高质量赶超发展注入新的源头活水。”南太湖新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新区正全力打造以科技城为核心、专业产业园为支撑的产城融合一体体系,目前科技城核心区建设已见雏形,生物医药产业园、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园、信息经济产业园、滨湖总部经济产业园等万亩平台建设成型,承接大科技项目、产业项目的基础已完全具备。
南太湖新区成立以来,人才集聚效应已经初现。截至目前,该区已累计集聚各类科创平台61个,扶持培育众创空间27家,全市30%高层次人才集聚在此。
留住人才
让“梦想家”安居乐业
引得进人才,用得好人才,还要留得住人才。
近年来,上海、南京、苏州等周边地市受到产业转移、要素制约、房价上涨等因素影响,人才外溢数量不断攀升。想要把握住这一绝佳契机,除了调整产业结构、打造创新平台等硬招,湖州还在逐步增强城市软实力。
湖州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认为,如果把降低落户门槛、提供购房租房补贴、扶持创业就业等政策作为抢人大战的一手棋,各地已经趋同,难以突显优势。所以,抢人大战的下半场其实已进入到了积攒城市发展软实力的新节点。
那么,相比其他兄弟城市,湖州的软实力在哪里?2300多年的历史让湖州成为丝绸文化、茶文化、湖笔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凝结下大量诗词歌赋、文化典故和历史文化遗产。这是城市软实力的象征,更是城市能级提升的优势所在。以“旅游+文化”为定位,湖州打出建设滨湖旅游之城的品牌。整合滨湖旅游资源,湖州将各区县乡村旅游、古镇旅游、红色旅游等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建设全域大景区。随之释放的旅游红利将为湖州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气和动力。
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在湖州的“人才圈”被广泛流传。曾就职于日本一家高新技术环保公司的海归博士车磊,几年前来到湖州看望导师,没想到却被这里自然优美的人居环境所吸引。“湖州当地对环保产业的理解和重视与我的事业追求不谋而合。”于是,车磊选择湖州创立了宜可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立志以热解炭化等一批先进环保技术,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
除了人居环境,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也是湖州主打的一张金名片。前不久,吴兴区南太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引进了科技企业——盘石软件(浙江湖州)有限公司,由于公司多名技术人员长时间在外奔波业务,没有时间来办理租房等手续。吴兴区通过人才公寓在线申请、入住请求在线审批,取代人工送审,让这批技术人员在吴兴“安居乐业”。
据悉,湖州已开通人才服务“一件事”专窗,通过整合人力社保、科技、公安等部门人才服务职能,实现人才办事“一窗受理、一次办结”。近日,硕士毕业生杨娟在办理人才购房补贴申请时就享受到了这一便利。“原以为无房证明、社保记录这些材料都要自己跑部门收集,没想到在人才专窗提交个人信息后,当场就办好了申请手续,真是方便!”
今年8月,湖州还成立了长三角首个以构筑人才创业创新全生态链服务为目标的人才发展集团,聚焦人才引进招聘、人才园区运营、人才创业投资、人才教育培训、人才公寓建设、人才综合服务等六大业务板块,致力于为人才提供高效、精准、优质的全链条服务。
这些不断积蓄的“软”实力,正吸引越来越多五湖四海的“梦想家”在湖州创新创业。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