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17日讯(记者 吴丽燕 见习记者 林婧 通讯员 祝原)4月,江南美景如期而至。从空中航拍南浔古镇,粉墙黛瓦间点缀片片新绿,静静流淌的小河边杨柳依依。
即将启用的丝绸码头。 通讯员 陆志鹏 摄
横跨頔塘的通津桥。 通讯员 沈勇强 摄
以一镇之规模,坐拥超过20万平方米古建筑群的南浔文化底蕴浓厚,是浙江大运河诗路文化带上的重点培育项目。新建丝绸码头等旅游配套项目加强硬件设施;开挖7条河道还原现代散文家徐迟笔下“水晶晶的南浔”;修缮26处历史文化建筑招引优质业态落地……近年来,古镇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以产业为核心,探索做大文化旅游这块“蛋糕”。
而今,新冠疫情带来的阴霾渐渐消散,古镇正逐步恢复往日生机,景区民宿、酒店预订量已恢复至七成。日前,我们走进这座依大运河而生的江南古镇,看其如何将“诗和远方”融合,让远道而来的客人乐在景里、游在诗里。
建丝绸码头
改变“南热北冷”格局
春日的早晨,阳光甚好,不同以往走繁华的中心城区南部主入口,这次我们坐车沿着湖浔大道一路前行,来到南浔古镇北部入口。刚下车,青砖小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跃入视野。
“这是我们投资5亿元新建的丝绸码头,配有1600多个停车位,今年‘五一’迎客后,将改变目前景区‘南热北冷’的局面。”南浔古镇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建明说,丝绸码头是古镇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中的重大旅游配套项目之一,目前处于收尾阶段。
“在丝绸码头的打造中,我们不仅将建筑风格与古镇统一,更将‘丝绸’‘四象八牛’这些文化元素融入其中。”高级建筑工程师出身的宋建明,常与当地文化学者陆士虎等人反复考证史料,力求展现古镇真实的历史韵味。
走进丝绸码头游客服务中心,三五工人在忙着擦拭木质门窗。放眼望去,门窗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木雕上,人物、花鸟、建筑等各式图案形象地“讲述”着南浔故事。宋建明说,游客一到古镇,就可以从丝绸码头开始了解南浔的历史。
宝善河修复
期待“清风明月”重现
当我们沿着頔塘故道进入东大街,在横跨頔塘的通津桥附近,遇上了每天都要来此看看项目建设进度的陆士虎。“明清时,这里是‘辑里湖丝’的集散中心。”他告诉我们,曾有诗人写下“听道今年丝价好,通津桥口贩船多”,描述的就是桥头“丝市”之盛况。看着眼前河渠纵横交错,我们仿佛穿越百年,看见船舶来往的繁华景象。
随着北部景区建设不断加快,这片区域正在华丽转身。经过百年老店“野荸荠”,往前50米的街角处,宝善街上传来轰隆隆的机器作业声,打桩机、挖掘机轮番上阵作业,宝善街已全面开挖。“这里原为宝善河,上世纪70年代因经济发展需要被填埋。”陆士虎的老家就在宝善街上。在他的记忆中,宝善河两边有好多木桥相连。
“水市千家聚,商海舟结邻”。水是江南水乡的命脉,也是南浔古镇的魂。去年南浔制定出台的新一轮《古镇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明确开挖修复宝善河、栲栳湾等7条被填埋的河道,恢复古镇“井”字形水网。
还原水系,更要还原两岸的历史风貌。“你看,这是我们收集的老照片,以及绘画爱好者笔下旧时的宝善河。”陆士虎拿出手机向我们展示,一张张照片上,房屋沿河而建,河埠头随处可见。
陆士虎说,他们不只收集照片和绘画,还翻阅大量史料,结合老南浔人的回忆口述,多方求证,还原清末的江南水乡风貌。“我们所站街角位置原本是清风桥,与对面的明月桥相望。”陆士虎期待,伴随宝善河的修复,“清风明月”两座地标性古桥能够重现古镇。
保护性修缮
优质业态纷纷落户
“百间楼上倚婵娟,百间楼下水清涟。”当我们穿过一道道长廊走在百间楼,时间仿佛慢了下来。400米长的河道两岸仍有原住民枕水而居,明媚的阳光温柔地洒下,老人们正聚在一起聊天,眉宇之间是淡淡的笑意。
早在6年前,南浔古镇成为中国首个整体荣膺世界遗产的江南古镇。此后,当地坚持寻求保护与开发利用间的动态平衡,探索建立“活态遗产”保护体系。
从连续规划出台的两份古镇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中,我们不难发现,南浔正遵循“修旧如旧、整修如故”原则,陆续将张静江故居、嘉业堂藏书楼、庞家花园、颖园等重点文保单位进行保护性修缮。
“正是看中古镇在‘保护与开发’上做的努力,让我们决定投资项目在此。”紧靠小莲庄、嘉业藏书楼的博阳开元名庭酒店,粉墙黛瓦、雕花窗棂、小桥流水,中式韵味十足。酒店总经理廖鸣介绍,考虑到酒店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建设过程中他们采用江南中式院落布局,力求将酒店与景区融为一体。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优质业态纷纷落户南浔。南浔旅游投资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刘厚平介绍,2018年以来,古镇景区已有120余个项目签约落地。
延伸阅读
什么是诗路
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和瓯江山水诗路是浙江重点打造的文化高地、文明高地,是浙江大花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承载浙江文化振兴和产业发展的综合平台。
这四条诗路贯穿浙江全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据初步统计,从晋代至清代,历代文人在四条诗路留下上万首诗词名篇。
浙江是率先在全国提出诗路文化带建设的省份。2019年12月,《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梳理了浙江的文化地理版图,勾勒形成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瓯江山水诗路四条诗路,形似金文字形的“文”。
四条诗路在哪儿
四条诗路文化带空间范围覆盖全省11个地市。
浙东唐诗之路:主要以曹娥江—剡溪—椒(灵)江为主线,包括宁波(奉化、余姚)—舟山支线,覆盖宁波、绍兴、舟山、台州等部分行政区域;
大运河诗路:主要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为核心,覆盖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5市;
钱塘江诗路:主要以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兰江—婺江—衢江为主线,覆盖杭州、金华、衢州和海宁市等行政区域;
瓯江山水诗路:主要以瓯江—大溪—龙泉溪为主线,包括楠溪江—温瑞塘河支线、松阴溪支线,覆盖温州、丽水部分行政区域。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