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到底怎么解决,去问问法官。”日前,湖州市德清县雷甸镇解放村村民老丁拽着邻居老姚,走进该村法官工作室,请村巷法官为建筑垃圾堆放问题评理。
老姚家3年前开始建农居房,期间一直在邻居老丁家的通道处堆放建筑垃圾和生活杂物,给老丁一家出行带来不便,两家多次协商无果。值班法官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联系村调解员、网格员厘清问题症结所在,指出老姚承租土地范围并不包括该通道,需改正并向老丁致歉。“法官来到家门口,事情就是好办多了。”老丁说。
遇到解决不了的事,就去家门口找法官,如今这已成为湖州不少群众化解纠纷的首选。近年来,全市法院坚持强基导向,通过狠抓人民法庭建设、打造司法惠民实事、强化数字赋能等方式,助力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司法力量再下沉、全覆盖。
为进一步让一般矛盾纠纷和传统民事案件不出村镇,我市法院系统去年初利用各基层法院现有法官品牌工作室资源,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健全了村巷法官制度。据市中院介绍,制度规定每个镇(街道)设立一个法庭(巡回),配备一名法官(助理),形成村巷法官、执行员与村(社区)治保主任(调解员)、网格员的“四员联动”工作机制,为村民(居民)提供司法调解、司法确认、诉讼服务、法治宣传、巡回审判等司法服务。
据统计,自村巷法官工程启动以来,已有278名人民法庭审执人员“坐诊”589个村(社区),诉前调解指导9226件,就地化解纠纷6254件,办理执行案件12387件,执行到位金额11.8亿元。市中院表示,接下来要进一步做优做精村巷法官司法品牌,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目标。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