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湖州 正文
在湖州见证中国乡村振兴
2021年04月02日 14:18:50 来源: 湖州日报 王一堡

p1_b.jpg

p2_b.jpg

p3_b.jpg

  一路山水,一路茶香,随着安吉白茶的开采,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的茶园里热闹非凡;春光正好,在吴兴新时代美丽乡村样板片区“滨湖六村”,许多游客前来一睹溇港风情;德清县五四村的“数字乡村一张图”以“整体智治”理念赋能,让更多农村居民在“数字时代”找到获得感……在湖州,绿水青山正在转化为金山银山,乡村振兴的步伐铿锵有力。

  乡村振兴看湖州。日前,喜讯传来,湖州在2020年度省对市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位列全省第一,其中南浔区、德清县和长兴县获评优秀单位,区县优秀比例全省最高。去年,湖州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9.5亿元,同比增长2.8%,居全省首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244元,同比增长7.0%;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66:1;省乡村振兴综合评价位列第一,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平均发展水平全省第一,两区三县全部上榜“2020中国城乡统筹百佳县市”前40名。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推进会、全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全省数字乡村建设现场会等会议在湖召开。

  融合发展 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春光无限好,乡村休闲旅游正当时。日前,市农业农村局发布二十四节气农耕活动表,游客前往美丽乡村拍照打卡、品尝美食、体验农事有了行动指南。

  位于吴兴区西部的原乡小镇,打出的招牌是“农旅文融合”,通过嫁接和贯通,农业从一产升级为三产的休闲观光,还带动村里茶叶、黄桃、水蜜桃等农产品的销售。现在,小镇所联结的农业基地将近2万亩,解决了村里300多人的就业,不少村民开始返乡创业,开起了农家乐、民宿等。“今年正月初一到初十,前来景区赏梅的游客近8万人次,我们接下去还会举办各种活动。”景区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湖州市通过腾笼换鸟、全域土地整治、搭建招商平台等举措,引入工商资本投资农事体验、文化创意、康养体验等乡村产业新业态,去年全市新引进千万元以上农业重点项目达183个,其中农业大好高项目50个。推出农事节庆“月月农”品牌,新建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0条、农家乐集聚村6个、高等级民宿28家,打造特色美丽乡村夜经济路线16条,13条农业全产业链价值达到500亿元。

  “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都是事关民生的大事。去年,湖州市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狠抓耕地抛荒整治,推行南浔“星光农机稳粮增收”做法,粮食生产实现“三增”,粮食播种面积118.7万亩、总产52.5万吨、平均单产442.5公斤,同比分别增长0.63%、1.17%和0.54%;生猪产能有效恢复,生猪存栏28.41万头,同比增长73%,超额完成省定任务;水产、茶叶、果蔬等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80%以上,其中水产、茶叶产值均位列全省第一。

  现代农业设施和发展平台建设持续加强,完成粮功区提标改造4.27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3.64万亩,均超额完成省定任务;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11%;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冷库837座、容积71.8万立方米;建成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5个、省级特色农业强镇7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

  眼下,全市特种水产、蔬菜、茶叶和水果四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粮油、蚕桑两大传统产业稳定提升,花卉、竹笋、畜牧三大特色产业持续优化,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稻渔综合种养重点示范县创建全覆盖,全市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生态宜居 美丽乡村迭代升级

  随着吴兴区日前上榜2020年度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湖州率先在全省实现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全覆盖,美丽乡村金名片持续擦亮。

  湖州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也是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2008年,安吉县在全国率先开展以“中国美丽乡村”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持续实施“千万工程”这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行动,推广乡村振兴安吉鲁家、长兴八都岕等模式,全域建设美丽乡村,与时俱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农村整体面貌得到根本性改变。

  “我们聚焦全域美丽,系统开展新时代美丽乡村‘五美联创’,高标准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纵深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让农村成为记住乡愁的心灵家园。”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我市创建省新时代美丽乡村542个,其中精品村232个,累计推进60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93%,累计创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省级示范村51个。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我市率先提出并启动首批10个全国一流的组团式新时代美丽乡村样板片区建设,推行吴兴“滨湖六村”样板片区做法,形象初显。

  春日里,太湖南岸的风吹进了吴兴新时代美丽乡村样板片区“滨湖六村”。这里因溇而生、千载存续,村庄依溇而建,夹河为市、沿河聚镇。如今从义皋出发,杨溇、许溇等村落连点成线,一条古老而又鲜活的溇港文化旅游带引来许多游客前来一睹溇港风情。“一边是风光秀丽的太湖,另一边是美丽古朴的乡村,让人感觉很舒服。尤其是这里的村庄变化很大,让我眼前一亮。”来自上海的王先生趁着周末空闲带家人来“滨湖六村”观光旅游,不禁为湖州市联片组团建设发展的新模式点赞。

  “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这是古人对湖州风光的赞美,可以看出湖州的宜居和美丽。在新时代,乡村人人向往、美丽处处绽放已经成为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真实写照。

  四治融合 乡村治理和谐有序

  红色引领绿色发展,赋能乡村治理。

  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湖州市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去年实施“双创双全”组织力提升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先锋行动,培育基层党建整乡推进示范乡镇(街道)党(工)委22个、“双创双全”先锋示范村党组织226个,打造党建引领示范景区村庄10个,遴选确定村级后备力量2454名,村(社区)“第一书记”、监察工作联络站均实现全覆盖,村社“两委”换届选举全面完成。

  水体质量有没有变化、垃圾有没有乱堆乱放、河道有没有被侵占……在德清县,这些变化都会被一一记录,经过后台处理形成的数据与图像,连同具体点位呈现在德清数据智能运营中心的大屏幕上,县、镇、村三级管理人员可以依据权限及时掌握情况并采取应对措施,问题处理进展也能在平台上同步查看,开创了乡村治理一图感知、一屏管理的新模式。“我市创新探索乡村数字化‘智治’模式,‘数字乡村一张图’正在全市推广,已建成乡村治理数字化村级平台165个。”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深化“余村经验”,积极构建“自治、德治、法治、智治”的“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认定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156个、省级善治示范村123个,区县矛调中心和乡镇矛调分中心建设均实现全覆盖,安吉县余村村、吴兴区织里镇等5村1镇的乡村治理典型做法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经验,全省最多。出台全国首部乡村法治建设的地方性立法《湖州市法治乡村建设条例》,创建省级民主法治村80个。率先出台《关于持续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进一步推进清廉乡村建设的意见》。

  湖州市健全“一六百千万”文明实践工作网络,提升“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占比91.4%,市级以上文明(乡)镇占比97.8%,选树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站)100个,新建农村文化礼堂115家。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去年,湖州在全国率先实现市县两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满堂红”。

  共建共享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我们村海拔高,以前游客多的时候,村里常常断水。自从村里建了水站后,用水已不是问题了。”清明假期将近,安吉县山川乡九亩村王二丫民宿订单不断,民宿主王小姝不再为用水犯愁了。

  山川乡是典型的山区乡镇,长期以来,乡里农民饮用水供给主要靠各村自建的小型净化水池,供水量和水质无法长期保证。借着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的东风,该乡建设新时代美丽水站,完成饮水管网建设,水质水量大幅提升,节假日期间游客住宿用水都能得到保障。去年,我市提前完成农饮水达标提标三年任务,实现城乡同质饮水。

  除了饮水得到保障,村民们出行也更便利了。眼下正是白茶采摘的关键期,安吉县溪龙乡茶农贾伟每天去茶园忙碌采摘的事宜,去年建成的杏红山至青山庙农村公路,让他的茶叶采摘运输更便利了。“这条路修好后,为我们茶农提供了极大便利,希望今年茶叶能卖得更好。”

  据悉,杏红山至青山庙农村公路全长2.5公里,路基宽7米,总投入1000万元,道路沿线有近5000亩茶园。去年,茶农反映道路狭窄影响茶叶运输,继而增加损耗,希望能拓宽提升这条茶叶运输通道。经过相关部门调研等,该项目当即列入当年农村公路改造提升项目。去年,我市持续实施农村公路改造提升,逐步实现农村公路均等化发展,改造提升农村公路450.8公里,城乡公交行政村通达率100%,农村公路通达通畅水平全省领先。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市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县,提前一年实现义务教育乡村学校结对帮扶全覆盖,等级幼儿园比例达到100%,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达到98.9%。深化县域医共体建设8个,村级卫生室规范化率88.4%,全专融合型家庭医生团队实现乡村全覆盖。示范型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推进城乡居民社会保险扩面提质,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7.4%,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99.6%,在全省率先建立全市统一的医疗救助政策。

  生活富裕,是农村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去年我市启动实施新一轮“强村计划”,大力推广“强村十法”,推行南浔“强村公司消薄”经验,消除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下的欠发达村173个,面上村均经营性收入达到134.33万元,同比增长7%。实施促进低收入农户全面发展行动,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全市低收入农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163元,增幅12.5%。

  改革赋能 乡村活力充分迸发

  2020年6月8日,全国首宗农业“标准地”在安吉县成功出让。年底,安吉农商银行为该县全体农业“标准地”项目的投资主体给予整体授信5亿元,消除农业主体使用农业“标准地”贷款的后顾之忧,使农业“标准地”改革从供地、发证、抵押等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目前已完成供地35宗,面积达165.62亩。这是我市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个缩影。

  与此同时,湖州市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率先出台《关于规范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社员身份确认的指导意见》等制度,全面完成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换届选举;实现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整合,新增产权交易812笔、1.72亿元。深化农村财政金融制度改革,各级财政安排支农资金41.42亿元,同比增长0.41%;“绿贷通”融资平台服务“三农”主体891家,提供授信6.15亿元;农户小额普惠授信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在整建制推进数字乡村试点市建设,构建“1+3+X”数字乡村建设体系中,湖州市以产业强镇、现代农业园区为平台,深化遥感、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推行德清五四村“数字乡村一张图”模式,连续两年成为全国唯一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全覆盖的地级市,德清县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全国数字农业试点创建县。全市累计创建省级数字农业工厂24个,通过率及总数量均位居全省第一。同时,整乡镇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智慧化收集管理乡镇覆盖率达到61.8%。推动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完成农民建房“一件事”审批办理系统建设运行。

  现在在德清莫干山下的仙潭村,越来越多在外打拼或者求学的年轻人选择回乡创业。这源于湖州市大力推进的“两进两回”。去年湖州市整合财政资金5000余万元,重点培育乡村振兴“五类英才”,吸引2376名新乡贤返乡助力乡村振兴,“五类英才”达到近万人,乡村人才资源总量达到8.5万人。

标签: 责任编辑: 庞舒青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huzhounews/202104/W020210402443598531560.jpg

在湖州见证中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