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晌午,阳光甚好。
湖州城东水上服务区,往来船只如梭。300多米的靠泊岸线上,有序地停靠着20多艘船舶。
浙长兴货6936号船正缓缓靠近岸边,船老大钟根荣和妻子赵卫风,前两天刚将石料送到上海返回湖州。
因为疫情,钟根荣夫妇要进行核酸检测及居船隔离,我们便站在岸上“隔空”和他们聊了起来。
“城东服务区充电桩多,还能做核酸,我们就开来这里停留了。”钟根荣熟练地用绳缆将货船固定,从船上牵出一条黑色电缆,接上转接头、插入岸电桩、刷卡取电。电缆另一头,10多平米的船舱内就通了电。
船老大钟根荣和妻子赵卫风将船停靠在城东水上服务区。
已临近饭点,妻子赵卫风将准备好的米放入电饭锅,忙着开始做饭了。
“有了这岸电啊,我们的生活和在家里差不多,舒服!”钟根荣说,他和妻子开了20多年船,以前要靠柴油发电机发电,乌烟瘴气的。这几年用上岸电后,不仅没有黑烟了,安全了,成本也降低了,再也不怕即将到来的炎热天气。
“以后啊,你们用的岸电,可能就来自水上服务区光伏发电。”听着钟根荣乐呵呵地讲述着如今以船为家的生活,湖州市港航管理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吴大鹏指着不远处服务区综合办公大楼说道。
城东水上服务区光伏发电
远远望去,这座大楼的屋顶上,黑瓦作底,晶板铺缀,一片片单晶硅光伏板,正尽情吸收着阳光的能量。
吴大鹏所说的,是湖州为推进低碳水上服务区建设,去年开始在城东和练市水上服务区开展试点建设研发,利用综合大楼及配电房的房屋面,分别建成的18.4千瓦和44.16千瓦分布式屋顶光伏发电项目。
就在不久前,两个水上服务区光伏项目并网发电平稳试运行,在全省率先建成了水上服务区光伏发电项目。
吴大鹏介绍,项目采用“自发自用,全额上网”方式,城东水上服务区,年均发电量可达1.93万度,光照充足下,基本可满足综合大楼的用电需求;练市水上服务区,年均发电量4.62万度,在满足自身用电的同时,还有剩余,而这些电量,就可能成为近处的船舶岸电。
练市水上服务区光伏发电项目
现场,吴大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两个水上服务区光伏年均发电量来说,每年可分别节约标煤6.18吨、14.78吨,节约电费支出4.31万元。相应地,每年可减少多种有害气体和废气排放,其中,两个水上服务区可分别减少温室气体CO2排放量约19.24吨、46.06吨。
水上服务区用上自家光伏电,还能给停靠船舶使用,这让湖州绿色低碳的水运发展再次“出圈”。吴大鹏说,接下来,他们将推动光伏项目向全市所有水上服务区延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