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著名书法家陈振濂:用书法表达非汉字文字是一次探索和挑战
2016年08月05日 04:13:56 来源: 钱江晚报 记者 林梢青 通讯员 郑施诗

1c.jpg

  陈振濂,生于1956年,浙江鄞县人。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书画艺术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社刊主编,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委员。

  浙江在线8月5日讯(钱江晚报记者 林梢青 通讯员 郑施诗)以陈振濂在日本和韩国书法界的超高人气而言,请他来写日文、韩文的“欢迎”,是再好不过了。

  就在前些日,陈振濂还刚刚以“杭州城市如何国际化”为题作了一场报告。在报告里,他谈到杭州城市国际化的几个重要指标,以及杭州城市的定位问题。他说,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和互联网,是杭州在全球中具有先发优势的,接下来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在城市国际化的过程中,政府可以做什么?老百姓又可以做什么?

  陈振濂总是想得深远。所以,这个看似与书法“无关”的报告,在他的思考中就与书法多了一层关系。拿眼前这一次书写而言,两种文字的“欢迎”,陈振濂所推及的也是更多更深的层面。

  “日文和韩文都是汉字文化圈衍生出来的,这两种语言对我而言还是比较有亲和力的。但有一个旧话需要重提——如何用书法方式来表达非汉字文字?对于书法家而言,无疑是一种探索和挑战。不止是英、法、俄等外文,亚洲文化圈的文字如西夏文、契丹文、韩文这些,要用书法方式来表达,也都是需要思考的。”

  日文的“欢迎”与中文的繁体欢迎写法基本一致,作为书法家自然驾轻就熟,因此这次书写更有探索意义的在于韩文。“韩国有书法的传统,古籍都是汉诗文,书法作品基本都用汉字书成,有一部分韩国书法家一直在动脑筋,希望用韩文来写书法。”

  陈振濂在这次书写过程里深刻体会到这些韩国书法家所面对的困惑——如何使中国笔墨和韩文架构水乳交融?对书法家而言,在书写中,与汉字相比,韩文因为符号过于固定,表现力很弱,不懂韩文的人如果轻率书写,也会让行家笑话,所以这其实是一个课题。此外,中国的巴思八文、满文、藏文其实都遇到了毛笔书写的难题,用这些文字书写的作品能否进入书法展?能否实现艺术化的表达?这都需要继续思考。

  眼前陈振濂的这两件作品,都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的佳作。在结束这两件“欢迎”的书写时,他想到的是假如有一日,要写数十个字的韩文作品,一个书法家所要面临的挑战——从这一次的探索来看,这显然是今天的书法家所要去思考,去驾驭的。

标签: 陈振濂;书法墙 责任编辑: 金斌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