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打造环境优美、国内一流的现代化中心区
江干:让环境更美丽,百姓更有获得感
2016年08月31日 07:50:05 来源: 浙江日报 包勇 方晔 赵治舒

1.png

  生态环境不仅仅是“看得见的风景”,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引擎。杭州江干区深知这一点,打出“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一系列环境整治组合拳,让环境更美丽、百姓更有获得感。

  30条河道摘除黑臭“帽子”、曾经的“空中棚户区”将变创意综合体、向天空要绿色,打造“空中花园”……这些,便是最好的注解。

  “五水共治”人人参与

  30条河道摘除黑臭“帽子”

  63岁的张海清,是丁兰街道二号港的民间河长,从小在钱塘江边长大的他,对水有一种深厚的感情。虽然只是二号港河长,但张海清一路巡到东风港、大农港、一号港,不知不觉中,跑遍了丁兰街道所有河道。

  他将巡查河道发现的问题,都及时反映给了相关部门,包括水体流动性差、绿化受损、化肥农药入河等影响河道水质的关键性和“老大难”问题。

  “有不少人不理解,有的人以为我是收了工资才这么卖力。他们不明白,我就是想多为咱下一代人考虑考虑,让他们能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张海清说。

  其实,张海清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他的背后,还有一支强大的“治水军团”。江干区创新推出“5+2”特色河长制举措,各级河长各司其职,却又密切配合。

  目前,江干区56条河道配备了各级河道长264名,并面向社会招募包括环保人士在内的河道观察员30名,盘活现有130名河道保洁员。

  有了团队的力量,去年江干区消除黑臭河道30条、消除辖区排污口共1722个,实现全区河道零黑臭、污水零直排,并获得全省治水工作的最高奖项——“大禹鼎”。

  “其中,和睦港等重点河道的水质已明显改善,和睦港3项主要指标与整治前相比改善幅度都达到50%左右,30条已摘‘帽子’河道也稳定达到消除黑臭标准。”区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更好地做好“五水共治”工作,江干区又投入7.24亿元,计划实施100个治水项目,争创浙江省“清三河”达标区。

  “三改一拆”拆出发展新天地

  “空中棚户区”将变创意综合体

  常青夕照区块,是杭州市第一批撤村建居试点村之一,这里的农居主体建筑普遍建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从建房开始,就陆续出现违法搭建。

  “由于农居房屋密度小、违法建筑多,这里被称为‘空中棚户区’。”区“三改一拆”办相关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说。

  面对大量违法建筑,要拆不易。这位负责人说,由于紧邻钱江新城核心区和四季青服装特色街,共涉及农户366幢514户,经营户642家,外来人口出租房4631间,约1.4万人。

  为了推进“三改一拆”工作,江干区举办了全市首例以公开推荐代表形式举行的征收听证会,由108位要求听证的被征收户推选出5位代表参与听证,现场100余名居民参加旁听。

  听证会充分保障大型征收工作中的被征收户权益,从3月12日启动到签约仅用20天,就完成了签约腾空,实现“5月底前、平稳有序、一户不留”的征收工作目标。

  常青夕照区块拆迁后,将迎来蝶变——初步规划,这里将被打造成为服装创意综合体,集时尚发布、时尚展示、时尚孵化、服饰文化研究于一身。

  不仅常青夕照区块,江干区还有很多地块因为“三改一拆”工作发生巨变。比如,位于彭埠入城口的云峰社区整体拆迁,经整治,入城口整体绿化接近于100个足球场,呈现“山峦花海、景观簇拥”的景象。

  还有原中烟公司的仓库“变身”聚落五号创意产业园,成为杭州首家以建筑设计产业为主导的创意产业园;杭州茶厂工业遗存转型成为弘扬茶文化、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茶都名园”等等。

向天空要绿色 打造“空中花园”

  探讨将绿色与 “海绵”相结合

  随着杭州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一个具有“国际范”的城市新中心正在崛起,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各类金融写字楼云集林立。

  但美丽的江干怎能少了一抹绿色呢。如果换一个视觉角度,从高空向下俯瞰,一个又一个的“空中花园”会给你带来惊喜。

  秋涛北路248号华润万家超市4楼楼顶,有一个足球场大小的花园,种了20多种植物共64900多株,整个屋顶用了1400立方米土壤,平均深度40厘米,草皮面积达到500多平方米。

  经过精心设计,步行小径、休息区和绿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花园里的植物有一两米高的乔木,有紫薇、鸡爪槭以及白三叶、马尼拉、黑麦草等地面植物,绝对是一座小型植物园!

  在江干区,像这样的“空中花园”还有很多,五福天星龙、九堡永和大厦、航天通信大楼、四季青小学等屋顶,都有着各具特色的绿化。

  江干区绿化办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江干区已新增绿地面积70万平方米,包括新塘路、秋涛路、天城路以及东站枢纽、彭埠入城口、德胜入城口等绿化;新增屋顶绿化面积14000平方米以上,未来江干区要每年新增屋顶绿化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

  同时,鼓励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的楼房墙角、庭院围栏等处栽植攀援植物,形成绿色幕墙和生态围栏,让屋顶绿化看得见,垂直绿化摸得着。

  绿,不仅点缀着美丽的江干,更重要的是为江干区打造“海绵”城区奠定基础。

  这位负责人透露,“将开展绿地节水集雨技术措施探讨和尝试,在近几年的绿化建设中尝试多种形式集水、吸水、蓄水、渗水、净水、放水技术,抓好对于水的利用和处理,让城市不再因水而烦恼。”

标签: 现代化;环境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