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他们也许没有教师资格证 但值得我们深深尊敬
2016年09月10日 08:55:14 来源: 都市快报 记者 郑亿 摄影 陈中秋

昨天下午,弯湾托管中心的13位“老师”合影。 记者 陈中秋 摄

教师节前,弯湾托管中心的孩子们写给“老师”的祝福卡片。 记者 陈中秋 摄

  昨晚7点,江干区“弯湾”托管中心,由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周红、市科协巡视员邬丽娜、浙大城市学院院长吴健等多位女领导组成的“阳光妈妈”志愿者团再次到访,展开“阳光行动”。

  她们和托管中心的孩子们面对面交流,品尝了孩子们包的饺子、馄饨,跟孩子们一起唱歌、制作手串……这已经不是“阳光妈妈”们第一次到“弯湾”托管中心来组织慰问,但教师节前夕的到访,对“弯湾”的老师们来说,更加意义非凡。

  活动中,“弯湾”中心主任徐琴邀请各位“阳光妈妈”为中心的13位老师分别颁发了为各人量身定制的奖项。这群平日里围着学生们转、半刻不得闲的老师们昨晚成了活动主角,欣慰写在他们的脸上。

  “弯湾”令人感动的小细节

  “最美杭州人”徐琴和她的“弯湾”,想必杭州市民都不会陌生。

  她是一位智力障碍男孩的母亲,2009年,20岁儿子从特殊学校毕业待在家里。徐琴在想一个问题,将来自己老了,孩子长大了,怎么办?

  为了他们的将来,徐琴搞起了这个托管中心,希望这些孩子能有一个让父母安心的去处。

  从2009年起租房当简易教室,全班只有7个孩子,到如今在江干区残联旁有了高规格、现代化的专业教室,总共26个学员,徐琴独立撑了下来,且没向任何一个入学家庭收过一分钱。

  昨天下午,我在活动开始前来到中心,按下大门口的电子门铃,给我开门的是学员晨晨。

  晨晨姑娘今年26岁,微胖,虽然话说得不是太清楚,但脸上总是有灿烂的笑容。

  “有客人按门铃就要去应门,这也是孩子们学习的一部分。他们的学习跟普通孩子不一样,必须理论融入实践。”徐琴和中心的几位老师一起带着我一步步参观。

  让人感叹的细节很多。

  比如进门处换鞋子时坐的小皮坐凳,五颜六色,学员们坐下去时,老师会指定一个颜色的凳子,这对他们认识颜色大有助益;

  又如除了教室、饭厅,这里还设有男女生分开的寝室甚至缝纫室,学员们很少有睡午觉的习惯,但寝室里放了被子和衣服衣架,老师们每天都教他们叠被子、叠衣服、挂衣服,缝纫室里则可以学习钉纽扣。

  徐琴微笑说,自己这些年能把“弯湾”撑下来,除了她奋力逼迫自己前行在商海打滚,中心的这些老师绝对功不可没。

  唯一有资格证的老师建起了“弯湾”的教学模式

  最安静、外表也最慈祥的李金凤老师是第一个上台领奖的,她得到的是敬业奉献奖。

  “中心的学员们虽然基本都年过20,已经不能管他们叫孩子了。但在我眼里,他们还是跟小时候一样,他们就当我是奶奶一样。”李老师说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63岁的她一生都从事教育工作,也是整个中心里唯一真正拥有教师资格证的老师。

  她老家黑龙江,42岁之前一直在老家的小学里教语文、数学。1995年,因为丈夫工作变动,她跟着来杭,经教育局安排,调入了当时的大狮子学校,成为一位专门教育智残儿童的特教老师(大狮子后又并入杨绫子学校)。

  “2008年,我退休,徐琴就找到了我。我做过她儿子的班主任,她听说我退休了,就请我去她的托管中心。”刚过了几个月轻松的退休生活,李老师犹豫过。可是见到原先自己教过的那几个孩子,她实在不忍心拒绝。

  因为中心其他的老师都并非专业教师出身,李老师挑起了团队负责人和业务指导的大梁。在她这些年的努力下,“弯湾”中心独特的教学模式也逐渐建立起来——

  早上8点左右,学员们到校后,轮到值日的学员会在老师带领下,先到近旁的菜市场去采购当天午餐需要的食材。需要的食材老师提前会列出来,学员在菜场里要靠自己的能力,分辨出不同的食材,然后用老师准备好的买菜钱,亲手与商家交易。

  值日生跟老师去买菜的时间里,其他的同学就由另外的老师带领,开始读各种顺口溜、或者哼唱一些儿歌,程度较好的学员,还可以学着背诵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学员们读的顺口溜,基本都是李老师和同事们原创的,比较浅显,目的也是为了让学员们更好地了解一些日常自理行为。

  比如《洗衣服》:“太阳公公笑嘻嘻,大家来吧衣服洗。备好清水和肥皂,先洗衣领和袖口。”

  比如《脱鞋子》:“我的鞋子真好看,它是脚丫好伙伴。脱下摆放摆放好,教室干净又整齐。”

  朗诵、唱歌环节结束,紧接着是“信息分享会”。所有学员们围坐一桌,大家把想跟别人分享的见闻表达出来,前一晚看的电视节目、听到的故事、经历的事情,想说什么都可以,重要的是要勇于表达。

  时近中午,老师会带着学员们去饭厅里一起帮厨,然后把备好的各色纸币分发到学员们手上,让他们根据小黑板上的菜价,自己去“买饭”,进一步锻炼大家使用钱币的能力。

  到了下午时分,日程安排就更丰富了,现在“弯湾”中心已经有了书店、小超市、洗车行三个实践教学点,学员们轮流去三个点上体验社会生活。程度相对不好一些的学员,老师也会带他们去公园散步,或者去活动室进行些体育锻炼、做些手工劳动等等。

  只有真正有爱心、耐心,才能把这份事业坚持下来

  “跟教普通的学生相比,教这些孩子,需要付出的是十倍甚至百倍的精力。”李老师微笑道,如今自己从事特教超过20年,按理早该习惯,可有时还是免不了会感到力不从心。

  “你的眼睛,半秒钟也不能离开这些孩子,因为他们常常会无意识地互相抓一道、掐一把,一个不小心就把同学弄伤了。突然大小便也是很平常的,一天中总是奔忙于帮孩子洗裤子、洗衣服。更不用说这些孩子学习得相对慢,忘却得却相对快,简单的一件事,或许需要反复教七八遍,只有真正有爱心、有耐心的人,才能把这份事业坚持下来……”李老师说。

  因为身体原因,去年年底,李老师离开了中心的固定教职,但她还是作为志愿者,每周来无偿照料孩子们好多天。她说,她自己的女儿很独立,这些年只身跑去了广西闯荡,她跟丈夫两人孤零零在家,思前想后,还是放不下中心的“孩子们”。

  中心最年轻的老师卓丽才35岁。

  她是个活力满满的广东女子,嫁到杭州后,多年来一直在广告公司上班。去年6月她经朋友介绍偶然来“弯湾”做了一回志愿者,跟学员们接触了几天,一下子就走不开了。“他们很需要我,我跟他们相处也觉得很轻松、很快乐,我觉得这实在是最适合我的工作了。”今年7月,卓丽辞职,成了“弯湾”的全职老师。昨晚,她拿到了一座“温柔姐姐奖”。

  54岁的王丹也是中心资深老师之一,机械厂退休的她心灵手巧,特别擅长带学员们做各种手工,所以拿了“工艺巧手奖”。王老师同时也是中心最特殊的老师之一——因为她的女儿,就是为我开门的那个“晨晨”。

  “晨晨是先天性的,因为她语言能力也比较弱,相对其他同学又更让我跟她爸爸揪心一点。”王老师说,“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就是希望自己还能陪的时候,就要尽可能地陪在她身边,所以退休后就来这里当了老师。因为从小照顾女儿,我已经练出来了,带这些孩子得心应手。”已一头花白头发的王老师,说这些时语气中并没有忧伤,而是跟女儿一样,总带着一抹开朗的笑,

  “除了李老师,我们都不是专业出身,不过大家对学员们的心都是一样的。”中心里最健谈的、要数去年入职的屠晨。

  屠老师51岁,去年从旅行社退休,演讲、朗诵、唱歌都是一把好手。因为自己母亲也是一位教师,她退休后听说了这里有当教师的机会,马上全情投入。

  “在这里当老师,职业憧憬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这些孩子的暖心。有次我嘴唇上火长了个泡,两个孩子马上问我,屠老师你痛不痛?要不要擦药?我出差有一两天不在,回来他们还会高兴地拥抱我……他们的暖是直接表达出来的,很温馨。虽然我们是没有教师证的‘老师’,但有这些孩子跟我们一起过这个教师节,也真的是很开心很自豪!”

标签: 教师;尊敬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