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11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庄小蕾)
海飞 1971年生,浙江诸暨人。国家一级作家、编剧。 著有小说集《麻雀》《青烟》《像老子一样生活》等多部;长篇小说《花雕》《向延安》《回家》等多部;影视作品《麻雀》《旗袍2》《大西南剿匪记》《隋唐英雄》《花红花火》等多部。
《麻雀》海报
正在湖南卫视热播的电视剧《麻雀》原小说不长,只有四万多字,而电视剧却长达60集。将原框架重新增补肌理的编剧,正是写出原著小说的海飞本人。
和海飞聊天你会发现,他身上有浙籍中生代编剧的共性——作为低调的实力派,既有阅历的沉淀,也有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影视这个行业理解得比较透,介入得也比较深。
海飞说,自己在杭州的活动半径,最东不超过莫干山路,最西到西溪湿地。前者是他上班的省作协所在地,后者则是好几家影视公司的“驻地”。
浙江是文化大省,也是影视大省。在杭州做编剧,看上去有很多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像海飞一样“写而优则编”,并没有人想象中那么容易。
“写而优则编”的海飞 他的感受
这一行非常非常单调,而且,辛苦
写而优则编
没那么简单
海飞第一次接触这个行业大约是2002年左右。那时,他在诸暨日报社谋职,一个偶然的机会帮制片人朋友看稿、改稿。那时候海飞只是对这个行业好奇,并未涉足其中。多年以后,海飞开始跟着编剧老师学写剧本。新手上路时,海飞的剧本也被导演全盘否定过,“那天一晚上没睡着,第二天一大早,匆匆忙忙离开了剧组。”
2009年,海飞接下了《大西南剿匪记》的剧本任务,“半年的时间,拒绝任何应酬,忘记所有兴趣爱好,只是埋头写。”
这部剧顺利开机,给了他信心,之后,他在创作小说的同时,断断续续的也写了几年剧本,也算是练笔。
他的集中爆发是在2010年以后。也许是李森祥、赵锐勇等老师的指点,也许是勤奋累积出了经验,也许是对这个行业加深了认识,海飞连续写出了《旗袍》、《花红花火》、《代号十三钗》等影视剧,市场反响都不错。
辛苦,是肯定的。有时候跟着剧组写剧本,他在宾馆几乎断绝了和外界的一切来往,“这个行业非常非常单调,可以说是枯燥乏味,而且,辛苦”。
写《旗袍》的时候,海飞曾经试过24小时写了3万字的剧本,“然后第二个24小时,人就彻底废了,一个字也没有力气写。其实做编剧有效文字一天写3000-5000字,就已经足够。干这一行,还是要遵循这一行的规律。”
海飞在《麻雀》中呈现出来的,已经是一种驾轻就熟的状态了。
四五万字的小说,如何充实成一部60集的电视剧?会不会注水?
海飞的答案很笃定:“《麻雀》的结构是很稳的,在剧本改编的时候,不用逃离它的结构。就好比脚手架已经搭好了,要装个窗、砌个外墙什么的,不在话下。在谍战剧中,每穿插执行一个秘密任务,就可以写三四集,但整体的构架还是牢固的。”
他说编剧群
不仅仅只投身写作
做编剧不仅需要写作水平,海飞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参与“实战”:“跟影视公司不断磨合,才能知道什么是该写的,什么是不该写的。”
海飞除了是《麻雀》的编剧,还是该剧的艺术总监之一。剧组拍戏的时候,他跟着剧组一直在横店住了三个月。大到李易峰、张若昀等人物性格设定,小到特工总部的旧时状态,他都参与其中,提出相应意见。
甚至在开机后, 他给全剧组发了一封8000多字的《麻雀开机前致全体主创》——
“我会告诉大家,那个年代是什么样的年代,生存状态是怎么样的,社会环境是怎么样的?每个人在剧中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物形象。演员进组后都会跟我来细聊一次,问问人物在编剧心中是怎么样一个人。有时候演员对人物的理解容易走偏。”
事实上,中生代的这一批成功编剧,都不仅仅局限于写作。他们会参与统筹、宣传、策划,和导演接触,深度了解了这个市场。很多人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甚至干起了制片人。
而对行业的了解,除了技术层面上的,还包括心态上的。
海飞就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就是当编剧,要“放低身段,学会吃亏,不要抱怨,也别追求成片的完美,自己尽力就好”。他说:“行业中咄咄逼人的也有,制片方和编剧之间闹矛盾的也有。其实制片方有制片方的难处,互相之间多一点理解会更好。”
钟爱谍战剧的海飞,已经在构思一个发生在杭州上海两地的”刺杀“故事,”一开篇就在灵隐寺附近,主人公生活在拱宸桥边上。这个故事仍然由制作销售《麻雀》的千乘影视来促成。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