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艳玲讲课。
人物名片
裴艳玲,著名京剧武生表演艺术家。她自幼随父练功并师承李崇帅。5岁登台,9岁开始先后在乐陵、灵寿、束鹿京剧团挑大梁。1960年入河北梆子剧院,拜京剧艺术家李少春、侯永奎、郭景春等为师。裴艳玲嗓音高亢嘹亮,行腔似云流水,武功出众,表演出神,戏路宽广,唱、做、念、打俱佳,京、梆技艺风靡海内外。其代表作有《八大锤》《夜奔》《武松》《南北合》《闹天宫》《火烧连营》《钟馗》《响九霄》《赵佗》等,被人称为“活钟馗”“活林冲”“活武松”。
只有继承创新,才能跟上时代
浙江在线11月23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董小易) 11月22日,杭州烟雨迷蒙。位于十五奎巷99号的杭州越剧院会议室里,飘出悠扬婉转的京剧声。当天,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裴艳玲受邀为杭州越剧院全体团员讲课,讲到兴起,她还示范唱腔,听得不少人落下了眼泪。
藏青大褂、灰色裤子、布帽布鞋,要是不开腔,裴艳玲看上去是个再普通不过的老太太。然而一开腔,裴艳玲的神气就完全不一样了。从5岁登台唱戏至今,裴艳玲已经唱京剧60余年,擅长武生,被誉为“梨园国宝”。演讲当天,她谈了自己的经历,谈了名家们的奇闻轶事,也寄语年轻人传承戏曲文化。全场金句迭出,掌声雷动。
“我们的传统里有很多登峰造极的东西,比西方的更好。东方艺术的一点一滴、喜怒悲欢里都有一个‘美’字。没有传统,等于是无根之水、无本之木。你看树这么繁茂,它的根系远比枝叶要发达。传统是非常博大精深的。”裴艳玲希望每一个年轻演员都应该了解传统、热爱传统。
同时,每个从业者都能把“创作好作品”放在心上。裴艳玲说:“一个团队没有代表作,就无从谈起。说起杭州的越剧,我的记忆里还是《梁山伯与祝英台》那些经典剧目,说明老艺术家早就有这种意识了。京剧大师程砚秋有一支七八人的团队,梅兰芳有一个18人的团队,这些人经常坐下来各自聊戏。我们现在也要加强这种意识。”
一个戏曲演员的自我修养是什么?裴艳玲的答案是:“戏曲演员,别贪图剧作家给你写了好剧本,或者灯光打得漂亮、服装亮丽,你把责任都给了人家,你自己在干嘛呢?一个好的演员,是能够填补剧本空白的。同时,你也要去琢磨传统的东西,因为传统无处不在。但凡淘到一点,就会让你光芒四射。”裴艳玲进一步补充,“尊重传统,不要人云亦云‘时代不一样了’,越是有人这样喊,我们越要想想自己家里那些玩意儿。家里都空了,怎么跟上时代?你只有满满当当的,才能跟上时代。不管生、旦、净、末、丑,哪怕是一个龙套、一个小兵,站那看着顺溜,就是传统。你找到那个行当了吗?要把自己放到这个行当里去,这个特别重要。”
尊重传统,不应该只在唱腔一个支脉上,而是在方方面面。比如,传统行当还得讲规矩。从进了后台开始,就应该守这个行业的规矩。在后台,手机咣咣响,流行歌曲在那唱,这都不是这个行业应该有的。“我们手上的是一金碗,不能拿着金碗讨饭,要当家作主,把饭碗给填满。”裴艳玲说。
唱了60多年,裴艳玲还不打算离开自己深爱的舞台。反而越是上了年纪,她越发觉得该学的东西还太多。这两天,她就一直在钻研京剧老生余叔岩的唱腔,还在阅读一些文学书籍。“在艺术领域,我还是一个贫困户吧。”这位69岁的老人,为自己下了这样一个自谦的注脚。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