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2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杨茜 文/摄 通讯员 俞犁鲲 姜琳)早上5点多,有点冷,付志洪就出门了。他坐了四站公交车,来到杭州余杭张家墩菜市场——每天,他都是第一批顾客。
买完菜,付志洪径直来到了塘栖镇南苑社区办公楼一楼——便民老年食堂。这十年来,除了节假日,71岁的付志洪每天都是这样的行程安排。
他是老年食堂的采购员,不仅义务做这份工,还带领着平均年龄超69岁的“好邻舍”义工团队一起做。
十年前,烧菜师傅留不住
他们决定撸起袖子自己干
“好邻舍”义工团队目前一共15人,其中两人专门负责免费维修小家电。剩下的13个人中,除去负责买菜的付志洪,其他12个人,分成6组,每天2人“上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休息。付志洪每天订菜单、买菜,风雨无阻,“遇上下雨、下雪,我倒要去得更勤快,因为在老年食堂吃饭的人更多了。”
每天上岗的2个人没有闲暇时。早上8点就忙碌开了,洗菜、切菜、烧菜、打饭,偶有送餐,最后搞好卫生,中午12点多才算下班。
“我们不拿工资的,就想着每天有那么多张嘴在等着,所以一直坚持在做。”团队里年龄最大的、77岁的赵茂森说。
时间回到2007年8月,南苑社区决定办老年食堂,专门服务60岁以上的老年人。于是,热心肠付志洪牵头,成立了“好邻舍”义工团队,当时就这6个人,社区请了两名烧菜师傅,但没坚持3个月就走了,因为嫌400元的月工资太少了。
20多个来吃饭的老年人怎么办?“算了,我们自己干!”付志洪想了想决定。
收费5元还能送外卖
每年还有赢余上交社区
接手后,付志洪经常在想,怎么才能把老年食堂办得长久?隔壁社区也有老年食堂,但一年亏损了3万元。他决定采用预约制。
每天,食堂供应4个菜,两荤两素。老人可以自由选择,一荤一素,米饭管够,5元钱一份。每天中午,付志洪会将第2天的菜单列出来,记录老人第二天的需求,钱也提前收,“这样,我买菜的时候就尽量不浪费。”付志洪说。
食堂也提供送餐服务。90岁以上、儿女不在身边、独居、身体有残疾的,他们也会提供送餐,“这个要控制,毕竟人手有限”。好在老人们更愿意自己来食堂,活动活动,顺道和邻居们一起聊聊天。
就这样,社区包了场地和水电,其他开支都由餐费里支出。食堂每个月还能盈利100多元。半年结一次,全部交给社区。
十年坚守只为承诺
老人们想找接班人
上午10点不到,87岁的贾师傅已经坐下,拿出“私藏”在食堂里的白酒和菜,给自己倒上,“等会儿还点了醋烧鱼和咸菜豆腐,够吃了。“呷了一口酒,贾师傅特别开心。
贾师傅老伴常年吃素,一个人烧饭麻烦,“幸好有这个食堂。”这一吃,就是10年。贾师傅说,食堂菜口味也好,特别适合老年人,米饭煮得烂,烧菜的油量也少,清淡为主。
像贾师傅这样的老顾客还真不少,平均每天有25个人,“当时有人说食堂没几天好开的。但我说了只要大家想来吃,我们就会一直烧下去。”付志洪说。
只不过,现在说这话,他的底气明显没那么足了。团队里最年长的义工已经81岁了,去年因为身体不好,跟着子女住到了杭州市区。
付志洪说了句掏心窝子的话:“我们都是头发白了的人,每天坚持,一方面是在信守承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每天都有那么多人等着来吃。但我们也有做不动的一天,我们也希望在自己做不动的时候,能有老年食堂可以依靠。”
付志洪说,食堂现在很需要年轻力量的加入,“能把这个事情继续做下去。”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