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家长的质疑便没有停过 17年“护蛋行动”给教育带来什么
2017年03月03日 04:18:33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梁建伟

QQ截图20170303040811.jpg

  “护蛋行动”,大多孩子都非常喜欢。

  浙江在线3月3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王毅 记者 梁建伟)直到现在,杭城每年都会有学校组织学生搞一次“护蛋行动”,学校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个行动?一年一次的“护蛋行动”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教育意义?

  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护蛋行动”初衷就是用来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让他们体会父母养育的艰辛。但家长们的质疑却没有停过——是否形式大于内容?

  昨天,记者在一个小学三年级班的家长群里做了一个小调查,30位家长中,有近一半人觉得“护蛋行为”形式大于内容。

  一位孙妈妈称,“护蛋行动”期间,她的女儿小小(化名)每天都很紧张,连回到家里也不放松,把鸡蛋当宝贝一样放在桌子中间,不停叮嘱我们,“别碰坏了我的鸡蛋”、“别压它”……每当有人靠近放鸡蛋的桌子,小小都会如此。而且孩子每天都会知道,谁护蛋失败了,“我感觉她都快有心理阴影了。”

  一位陈爸爸说,自从开始护蛋,越来很活泼的儿子就束手束脚,不仅下课后不敢出教室门了,而且回家后也不敢出去玩,生怕打碎鸡蛋,任务失败。“让孩子每天带着一个生鸡蛋,不能活动,不能打闹,怎么有点变相体罚的味道。”他认为,老师的初衷是好的,但是,10来岁的孩子正是活蹦乱跳的时候,这样做可能会扼杀孩子爱玩的天性。

  而赞成“护蛋行动”的吴爸爸认为,“护蛋行动”期间,女儿的确很少对爸妈顶嘴,也会经常说“爸妈辛苦了”,但是活动结束后,她又慢慢恢复了以前的任性,“这个活动挺好的,就是每年只有一次,并不能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

  面对家长们质疑,组织了本学期“护蛋行动”的杭州笕桥小学的大队辅导员张老师告诉记者:“开学初搞这个活动,是为了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再一次培养。学校整个三月份的重点是抓好学生的良好习惯。从这次‘护蛋行动’的效果看,学生上下楼梯懂得礼让了,一些危险动作也不做了,甚至从他们身上释放出了一些更好的天性,比如他们给鸡蛋洗澡、晒太阳,给鸡蛋画画等,善良的品行、丰富的想象力随处可见。”

  而杭城首个实行“护蛋行动”的学校是杭州时代小学。“时间应该是在2000年的10月。”杭州崇文实验学校校长俞国娣当时是时代小学的校长,“我看书时曾看到过一个心理学实验,后来我把这个实验改变成了一个教育行为。”当时这个行动叫做“口袋里的鸡蛋”。

  “那一年,时代小学刚刚创办,只有一到四年级6个班学生,校园很狭小,当时,她就以‘口袋里的鸡蛋’这个活动,来定位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是‘亲情教育’,并一直延续了下来。其实这是一种关爱行动,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父母对他们的呵护,让他们体会到这种呵护既是幸福的,也是艰巨的。”俞国娣说,这次活动让学生收获很大,一个鸡蛋保管一天都这么不容易,老师让他们懂得了这么多知识道理,父母每天都在呵护他们,那该有多辛苦,学生们体会到了别人的爱。

  这之后,时代小学还推出了“手心里的生命”、“走廊上的小鸟”等活动,让学生明白,想要龙腾虎跃就去操场,走廊上需要安静;生命的成长不容易,需要付出。

  “这些行动都是教育的抓手,对一所学校来说,一定要寻找合适的教育基点。”俞国娣说,“护蛋行动”到底好不好,要看教育的需要,不能简单来评判。

标签: 鸡蛋;行动;学生;小学;孩子;形式大于内容;家长;老师;学校;杭城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