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夜宿下姜听民富
2017年06月26日 08:30:06 来源: 杭州日报 记者 杨蓥晖 程海波 见习记者 李婷婷

  山村入夜很早,过了7点,一会儿黑幕就盖了下来,只有溪水潺潺。

  淳安县下姜村廊桥旁边的小广场,10多位妇女等在一旁,“姜姐今天家里有客人,可能要晚点来”,“那你们谁先去拿下音响,我们先跳起来”——在这个习近平、张德江、赵洪祝、夏宝龙四任省委书记的基层联系点,日落而息的农村模样已经难觅,取而代之的,是方兴未艾的民宿产业带给百年乡村的新活力和时代注解。

  “姜姐家的客人”,不是她家的亲戚,而是慕名寻来的游客,有些人要在这里吃饭,甚至还要住上一晚——这对村里人来说,再好不过了,本来房子就有五六间空房,这么一来,只要自己手脚勤快些,多少还是能赚些钱的。

  69岁的姜德明,去年也加入了“民宿产业”这支队伍,当起了村里年纪最大的“小老板”——他花了30多万元,把自己家在半山腰的三层小楼,铺了地砖,刷白了墙壁,又买了13张新床,取了叫“亲客”的名字,就这么开业了!

  “平时就我和老伴两个人当服务员,”姜德明说,“别人来了,看怎么是两位老人啊,到底行不行啊?进房间后,看我们弄得干干净净,烧的千岛湖鱼头也非常好吃,就竖起了大拇指。”

  说起来,这是姜德明的二次创业了,17年前,他是下姜村最早一批种茶人,“茶树还是去福建福鼎买来的,开了10多亩荒山,就这么种了起来,第三年就有2万多元的收入了。”

  也就在种茶的第三年,姜德明成了村里最大的茶农。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去下姜村调研时,到姜德明家里坐了会儿。“当时总书记问得很细,家里有多少人,茶叶种什么品种,一年能有多少收入,有没有困难,都问了,还问能不能靠种茶致富。我说‘能’!”

  “开荒山种茶树”,成了那个时代下姜村村民淳朴民风最直观的表现,“感觉有用不完的力气,每天就想往山上跑,你抡多少锄头,就有多少产出”——姜德明日出而作的不懈和勤劳,也让有着三个女儿的小家庭,慢慢过上了好日子。但是,这两年他却发现,自己家的茶叶,开始卖不出好价钱了,“茶叶质量比不上外面市场上的,采摘的人工费又贵,自己都快70岁了,还要往上山跑,还不如开民宿来得安心。”

  这让姜德明更加“上心”于自家这爿新开的民宿,那老两口不会上网发房源,也不会到村口去拉客人,没有客源怎么办?这个倒不用担心,下姜村党总支书记姜浩强说,“我们专门成立了下姜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来了客人,都是统一分配到村民开的民宿,最后在公司统一结算,这个有点像乌镇的模式,就是为了在初期就培育好的民宿市场,健康地走下去。”

  姜德明家的客厅里,至今还挂着2003年习近平来时,邀请他们全家一起在村口拍的合影,“总书记当年就说,要大家富裕起来,在大家富裕起来的同时,不能忘记还有一部分困难群众。”

  如今的下姜村,23家像姜德明家一样的民宿,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只有100多元一晚的亲民价格以及无可比拟的青山绿水,经常在周末或者小长假时候,一房难求——在过去的2016年,这里的民宿接待了16000多名游客,姜浩强说,“我们现在还增加了‘印象下姜’水上舞狮等民俗节日,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游客来下姜,让旅游业成为村里的主业。”

  这种乡村转型,在下姜村长达16年的省委书记基层工作联系点中,一直被赋予更多时代意义,并力求强村富民。淳安县委书记黄海峰表示,“下姜村是淳安农业产业转型的一个典型例子,这其中有三条主线,一条主线是把农村搞干净;第二是加大农业的科技推动,向科技要农业产业效益,最通俗的说法就是,什么来钱种什么;第三是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从原来光以农为主到农旅融合,从原来单纯农业到现在观光旅游、民宿发展,某种意义来说,这也是淳安发展的一个缩影。”

  而在下姜村小广场旁边的公告栏,清晰地公告着去年全村的收入情况,即便在夜晚也被柔软灯光照亮,“2016年全村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5109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02元”——和2001年相比,村经济总收入翻了16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10.2倍——如深夜溪水仍奔流不息,势头不止。

标签: 习近平;淳安县;客人;收入;游客;茶叶 责任编辑: 金晨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