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90后“说大书”听客都是爷爷辈 为学杭州评话放弃药剂师职业
2017年07月04日 06:11:56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华炜 通讯员 王馨 潘层林

  胡达夸张的表演引得台下听众阵阵大笑。

  浙江在线7月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华炜 通讯员 王馨 潘层林)宇文成都、裴元庆、伍天锡、程咬金……

  一个个《隋唐英雄传》中响当当的人名,在杭州大关街道西一社区的“百姓书场”中回响。三尺台上放着静木、扇子、手绢,一蓝褂小伙在台上或低垂细语,或怒目圆瞪,台下的老年听众屏气凝神,随着情节的推动,时而耳语一番,时而捧腹大笑。

  说书人是个90后,叫胡达,杭州人。他正在表演的传统曲艺叫做杭州评话,老杭州更愿意称之为“说大书”(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两个小时的表演结束后,胡达灌了几口泡着罗汉果的茶水,开始说他的故事。

  1991年出生的胡达,自打识字后,就迷上了《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虽说看不太明白,但看一遍我就能背个八九不离十,说来也奇怪,背英语我就不行。”胡达笑说道,自己和传统文化还真有缘分。

  201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胡达了解到在十五奎巷有杭州评话免费的公益培训班,于是学药剂专业的他,每周雷打不动跑去上课。半年课程下来,胡达成了杭州评话表演大家、省级非遗传承人王超堂的弟子。

  “一般对外介绍我都自称‘承堂’,取继承王超堂老先生衣钵之意。”胡达的手机屏保,也是恩师王超堂的照片。经过七年的学习后,去年五月,胡达作为评话艺人开始登上舞台……

  第一次上台,用真声的胡达,很快吃到了苦头,待第五天时,嗓子已经失声。此后结识的两名苏州评弹老先生教他练习丹田发声。现今,胡达每天早上起床后,便出门去钱塘江边吊嗓半小时。

  胡达的主要演出场地“百姓书场”不算大,五十余人已是满满当当。也正因此,台下听众可以看清胡达表演时每个表情的变化,语气的转折,从而进入到那一段段遥远传奇的历史中。

  最近说的《隋唐英雄传》,是胡达的心血之作。“听北方评书、苏州评弹的《隋唐》,自己再去图书馆找资料,一字一句手写创作了我自己的版本,并且边说边改动,增加一些包袱进去。”这项工程耗时三年,留下了一沓手稿。

  药剂专业转到说大书 只因热爱

  突然从药剂专业转到说大书,家人支持吗?胡达说,家里人很尊重他的选择。“我喜欢说书时的状态。”胡达说自己现在每月收入有5000来块,已经够满足了。

  采访当天,台下来了45位听众,其中不乏从丁桥、笕桥、彭埠等地大老远而来的,当中还有一位有视力障碍的80岁老爷子,在保姆的陪同下,特意从萧山赶来。“说得很好,而且年轻人愿意说大书的不多,他不容易的。”老人伸出大拇指赞道。

  采访中,胡达告诉记者,如今了解杭州评话的人越来越少。“听前辈们说,在上世纪80年代,杭州曾经有过四十多处说大书的场地,当时还有夜场,听书的人也很多。”言语间,胡达难掩落寞,“现在听大书的都是老年人,几乎看不到年轻人的身影。”

标签: 评话;杭州;药剂专业;听众;表演;百姓书场;苏州评弹;老先生;杭...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7070429392590845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