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余杭街道仙宅村里村组的郎志清都会到家门前的池塘边去转转,观察一下当天水质的情况,看看水面有没有漂浮物,这个习惯已经有小半年了。
“这段时间以来,我们组的池塘水质还是比较稳定的,池塘清澈了,我的心情就好了!”郎志清说。
今年54岁的郎志清,是里村组的一名老组长。土生土长在这里的他,对家门前的大池和桥界池两口池塘有着深厚的感情。今年4月,余杭街道推行“微河长”制,村里就推荐他成为里村组这两口池塘的微河长。
自从担任了微河长,他对池塘就更上心了。
今年5月初,他在巡查时发现,两口池塘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水流入。顺藤摸瓜,他发现池塘上游建有一处羊棚,羊棚内养了40多只山羊,由于羊棚污水渗入,加上池塘内水循环不畅,池塘水质瞬间被污染。
当天,郎志清就找到了养羊农户吴勇康,要求其搬离羊棚,又找到村里,要求引入活水改善池塘水质。
可羊棚往哪里搬?池塘活水从哪里来?
办法总比困难多。思量再三,郎志清提出将自己在山坳里承包的一块山林圈出部分地方搭建羊棚。经过劝说与协商,最终,吴勇康答应了将羊棚迁走。
随即,仙宅村村书记带领相关人员到现场,将两口池塘的水抽干,对池塘进行了清淤。并对原先一条堵塞的沟渠进行整修,从陈家坞水库引入清水。
羊棚搬了,活水来了,池塘的水重新恢复了清澈。首战告捷,郎志清又马不停蹄地将治水工作转移到长效管理上。
郎志清发现,虽然现在家家户户都有洗衣机,但是老百姓们还是习惯了到池塘边去洗衣。洗衣粉、洗洁精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水体造成了污染。一开始,郎志清派专人巡查制止,一段时间下来,村民们产生了抵触情绪。
怎样才能在保护池塘水质的同时,又不给村民洗衣带来不便?郎志清在和村民闲聊中,突然找到了灵感——在池塘边建一个公共洗衣亭。
说干就干。郎志清在征求村民意见建议后,主动垫资4万多元,在池塘边建起了3个洗衣亭,配备了洗衣台、洗衣板、水池等,可供20多人同时使用。每个水池接通两根管道,一根管道从池塘取水,另一根管道将洗衣水直接排入污水管道。
便捷卫生的洗衣亭一出现,除了里村组的30多户村民使用外,周边长岗农场的居民们也跑来洗衣。
“在洗衣亭里洗衣服再也不用弯腰蹲下身子,又不会被太阳晒到,真心方便。”长岗农场居民汪兰英对洗衣亭赞不绝口,“大家有说有笑地一起洗衣服,也不觉得累了,洗衣也开心。”
解决了池塘两大污染源,郎志清紧锁的眉头终于打开了。眼下,通过日常巡查、定期保洁,家门口的池塘水清澈见底,一到傍晚,村民们都会聚在池塘边聊天散步,这里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的好去处。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