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董哲正在为选择办公室头疼:“不是找不到众创空间,而是各种招租信息让我看得眼花缭乱了,无非就是房租减免、政策扶持、大咖指导、园区培育等,大家都差不多,似乎随便选一家都行。”
董哲是杭州众多创业者中的一员,他的苦恼也是大多数创业者的心声。从2015年开始,以提供工位和创投服务为标志的众创空间大量出现,让初创企业有了很好的去处,但随着企业不断成长以及创投环境的变化,原来1.0版本众创空间已无法满足创业创新的需要了。
据统计,目前全市在册众创空间超100家,但在专业人士看来,众创空间数量虽多,但与美国硅谷、以色列特拉维夫等地相比,杭城众创空间在项目创新型、全产业链服务体系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差距。
硬件有余软件不足 对标“硅谷”仍有差距
国庆临近,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学系副教授郑刚比平常更忙了,再过10来天,由他筹办的创业创新教育高端论坛即将举行。“其实,这并不是我第一次筹办此类论坛,从去年底开始,为提升杭城创业者的创业创新能力,我们还启动了浙大管理学院科技创业中心项目。”
提及发起这个项目的初衷,郑刚坦言,经过几年发展,杭州已成名列全国前三的创业创新之都,众创空间更是百花齐放,不仅有综合性的浙大e-work,也有专注细分领域的贝壳社、银江孵化器等,还有大公司系的腾讯创业基地等,规模上和政策扶持上,有的甚至优于美国硅谷和以色列特拉维夫等国际一流众创空间的水平。
“但仔细琢磨,我们最大的问题是,看起来众创空间一大把,但是创客空间没几个。”郑刚解释说,创客空间更强调入驻项目的创造力和创新力,此类空间的缺失表明,杭城创业创新能力仍与国际一流水平有一段距离。
在这一点上,浙江火炬创业咖啡副总经理杨义调深有感触,他曾在杭州多个众创空间运营过项目培育,经历过众创空间从野蛮生长到理性阶段,“最疯狂的时候,有些资金雄厚的老板一拥而上,有些人甚至不懂众创空间的运营就入了行。”杨义调说。
据《经济参考报》,截至目前,我国有各类创业平台近8000家,其中孵化器数量和规模居世界首位。对此,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管理处处长陈晴则表示:我国在孵化器载体规模和数量上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国,但在一些服务能力和质量上,与发达国家还有一些距离。
模仿有余创造力不足 杭州应重点培育“从0到1”的创业
郑刚曾在硅谷工作过3年,对美国硅谷和杭州的环境颇为了解,因此,他喜欢将两座城市的创业创新环境进行对比分析。
“尽管杭州互联网创业热火朝天,但创造力不足。硅谷有上万个科技创业项目,他们倡导科技创新驱动,更强调的是‘从0到1’的创业;而杭州的创业则是商业模式的创业,多数是‘从1到N’的创业,有模仿的痕迹。”郑刚说。
他举例说,比如共享单车这种模式出来后,各种各样的模仿者涌现。“所以,我们缺的是科技创新型创业项目。”
郑刚的观点,得到了杨义调的认同,他说:“尽管现在杭州也有了一些类似大疆这样的黑科技项目,但背靠阿里这位巨人,杭州绝大多数创业项目仍是泛互联网+项目。”
而作为项目培育方,杨义调有时也感到无奈,“好不容易有一些优质科技企业,但发展中也会遇到众创空间技术服务水平跟不上的困难。”杨义调补充说,科技创业团队难免会遇到一些技术瓶颈,却无法找到像硅谷一样的实验室。
“一般来说,创业生态系统是培育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型企业的重要‘土壤’。”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说,就创业生态系统的典范“硅谷”而言,其每一项指标均为第一。例如,硅谷的资本比其他园区高出32%;创业导师比其他城市多了20%以上;连续创业者比例比其他城市高35%。
杭州完善“创业投资+特色服务”服务体系 要培育30家国际化众创空间
前不久,上城区电子机械功能区工创空间来了个“黑科技”,从莫斯科理工大学学成归国的赵向明带着一个“酷酷”的创业项目,名为Muztak的人体动作捕捉与力学分析系统。简单点说,这项技术在人体健康分析、刑侦案件取证、体育赛事监测、四维动作捕捉等领域,有着无限广泛的想象空间。
而之所以能吸引这个“高大上”的项目,在上城区电子机械功能区负责人看来,其原因是因为他们不只提供办公场地、物业管理,还打造了一条完整的创业生态链,服务于创业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可以让创业者把心思都放在研发上去。
实际上,杭州在众创空间的国际化道路上一直在不断探索。据市科委编制的《关于加强众创空间建设,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到2020年,全市创建市级众创空间150家以上,在已有市级众创空间基础上,择优培育专业化、国际化众创空间30家以上。
“要进一步完善众创空间‘创业投资+特色服务’服务体系建设,探索股权退出机制,实现盈利模式的转变。加快众创空间与传统孵化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众创空间在专业服务方面和传统孵化器在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互补。”市科委高新处处长潘学冬的案头,摆着一本《天使投资》,这是拥有40年经验的硅谷天使林富元的著作,“众创空间要国际化、专业化,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学。比如,要加快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鼓励和引导国内资本与国际优秀创业服务机构合作设立众创空间。”潘学冬说。
今后,杭州还将继续加快创新创业项目和产业融合,鼓励大企业、大集团参与“双创”,打造细分领域垂直孵化生态,建立行业细分领域垂直化创业生态链,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和创新产品,加速优质项目转化,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