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结束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明确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可以说当下让每个孩子享受优质教育已成为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基础。
而从一个人的受教育过程看,家庭教育是其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
日前,“2017年家庭教育国际论坛”在上城区举行。论坛聚集了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等官方机构的家庭教育专家、教育局长、一线校长教师,一起探讨新时代家庭教育的新方向。
12年里哪些数据有变化?这背后隐藏着孩子成长的“隐患”
论坛上,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比较了2016年和2004年的调查结果,公布了20个“黑数据”,揭示了少年儿童在饮食、睡眠、运动、休闲等多个方面的新隐患:
●不吃早餐的孩子越来越多。数据显示,每天吃早餐的儿童2016年比2004年减少了12.6%。过去最主要因为“没时间吃”,2016年变成“不饿,早上不想吃”。
●睡眠不足9小时的增多。现在睡9小时及以上的孩子仅有43.9%,较2004年减少13%;周末睡足9小时的达72.3%,但仍比2004年少了12.2%。睡眠不足的原因,除了作业多,上网、玩游戏等因素的比例大大提升。
●学生越来越懒,参与课间活动少了,参与运动会比例在下降。从数据上看,每学年组织运动会的学校增加了4.6%,而学生参与却下降了5%。学生为什么不爱运动?数据显示是学生主观导致的,比如不懂运动方法、太麻烦太累等。
●自主玩耍的时间越来越少。17.7%的少年儿童在课余没有玩的时间,比2004年增加3.8%。不出去玩的原因,更多是为了看电视、上网,孩子们更喜欢静的娱乐活动,不喜欢动起来的活动,近60%曾为看电视或上网放弃出去玩。
总拿孩子缺点和别人优点比?最好的教育是扬长的教育
在新时期,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浮现出诸多新特征。作为家长,如何通过家庭教育为孩子营造好的成长环境?全国政协常委、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的关键词是:智慧爱。
“最好的教育应该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但我们现在的教育恰恰相反,父母亲经常把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孩子的优点去比,越比越不平衡,这也是上补习班越来越严重的原因。”朱永新说,盲目攀比是教育中扼杀天性的最常见错误。教育出现了不断“补短弃长”的问题,学校教育如此,家庭教育也是如此。但其实最好的教育是扬长的教育,让每个孩子成为他自己的教育。
朱永新还谈到眼下中国家庭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托管。“中国是全世界隔代抚养最普遍的国家。其实什么都可以替代,但陪伴不可以替代。”朱永新说,比如父母亲和孩子一起吃饭,孩子的词汇量、智力的发展和饭桌上的交流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高质量的陪伴需要父母亲不断地学习,用自己的成长去引领孩子的成长,就是要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成长。
做好家庭教育要如何定位?家长应从“信任”二字做起
对于孩子的教育,除了学校,还有社会及家庭教育。“现在很多时候,家长会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混同起来,他们承担着很多学校本该做的事,这源于家长和学校信息上的不畅通。”时代小学校长唐彩斌说。
事实上,并非所有家长都有足够时间、精力和能力。如何做好家庭教育,需要精准定位。唐彩斌建议不妨从这几步入手——
理解学校 家长应充分了解学校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产生价值认同。今年新学期开学,时代小学每个学生收到了学校老师编写的校园故事辑《弄堂里的小学校》,让家长了解过去一年学校发生的一个个动人小故事,从而了解学校、理解老师。
信任 家长要信任老师,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更好。有了信任,才能让学校在教育路上放手去干,最后获益的还是孩子。
支持 更多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今年学校在操场办了一场诗诵会,其中有个环节需要家长参与,原计划上午进行,但不巧下雨,只能延后到下午。我知道很多家长只向单位请了上午的假,但他们很多都留下来参与了下午的活动,让我非常感动。”唐彩斌说,这份支持不仅是帮助了学校,也是一种榜样的力量,对孩子进行着很好的教育。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