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硕语的自然笔记
浙江在线11月7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黄莺 通讯员 沈春英)春天种下了小番茄、辣椒、丝瓜、番薯,能收获什么?杭州文新小学五年级学生邓硕语的笔下,这几盆小植物“演绎”了一堆故事——
收获一盆杂草,小女孩流下失望的眼泪;辣椒长了蚜虫,妈妈帮忙,她学了一招;好大的一根丝瓜,为啥只能炒出小小一盘……丰富的观察、独特的内心感受,还有优美的图配文,这样的“自然笔记”也让她脱颖而出——历时八个月,有近3万人参与的浙江省第一届自然笔记大赛日前有了结果,邓硕语拿了一等奖。活动承办方之一的西溪湿地工作人员表示,今年的自然笔记大赛,给孩子心里种下了一颗自然很神奇、要保护环境的种子。西溪湿地内有众多的动植物,是个天然的科学大学堂。未来,将会开展更多这样连接孩子和大自然的活动。
拿到了第一名的邓硕语,为什么能从几盆植物看出这样多的故事来?记者特地去了小姑娘的家。
邓硕语的家不大,妈妈尽力挤出了地方,给孩子一个小花园。小花园里,每年都会种一两种植物,让孩子随时细心观察——这,已经坚持了好几年。
据说,一开始种的不是辣椒、番薯和丝瓜,而是学校发的番茄等种子,“但种子没发芽,倒是土里的杂草发芽了,太抢戏了!我伤心得哭了,妈妈后来就买了辣椒苗什么的。”邓硕语告诉记者。
自己种的丝瓜,一共长了四根,“三根姐姐摘了来应急,她自己炒的,很小一盘。”如今还有一根丝瓜还在楼道上挂着,邓硕语的描述是,“丝瓜是虚胖,就等着看它变丝瓜巾,可以拿来洗碗用。”
这样的观察日记,是不是才是属于孩子的“自然笔记”?
“我老家是武义的,从小很多关于农作物、动植物的知识。但现在,孩子哪里有这样自然的学习渠道呢?”邓妈妈说。
而一次买菜的经历,让她意识到孩子自然知识有点太缺乏了,“我带着家里孩子去买年糕,随口问了一句,年糕是地上长的,还是做出来的?结果孩子回答,地上长的!我当时笑坏了,但回头想想这样是不行的。”
在她家,孩子们关于植物的各种问题非常多。“辣椒明年还能活吗?”“为什么蚜虫不吃丝瓜叶子?野蚕为什么吃丝瓜?我……”一串串的问题从姐妹俩的口中轮番问出来,“她们能有问题,就说明真的放在心里了。我回答不出的,就让她们自己查资料,记得更牢些。”
种植小白的家长
怎么陪孩子上科学课?
看完这报道,有些孩爸孩妈又会焦虑了:“我是个种植小白,怎么带孩子上好科学课?”
人民小学的章玉玲老师,是这次自然笔记活动的优秀指导老师。她学校里,5年级的学生都参与了活动。她告诉记者:“其实,很多家长都不懂怎么养动植物,但别有压力。老师也并不期望能看到完美的成果,有体验过程就好。家长在语文数学课上,可能是个指导者。但在科学课上,可以变身孩子的小伙伴,一起看植物的生长,一起发绿豆。现在获得信息的渠道很多,家长可以查资料帮助孩子来做,千万不要觉得这是个任务,去敷衍。孩子们天生对于动植物的生长是很有兴趣的,家长别因为怕麻烦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