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初冬的杭州下着阴绵细雨。对于一般人来说,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周二,但对于楼外楼的陈文忠师傅来说,却是生命中极为重要的一天,烧了一辈子西湖醋鱼的他,时钟拨到了他上班的最后一天。
三个月前,本报曾对陈师傅做过采访,刊发了《烧了上百万条“西湖醋鱼”的陈师傅要退休了!》(详见《杭州日报》2017年8月1日A11版)一文后,读者们纷纷赶去楼外楼东厢大厅,指名要吃陈师傅的西湖醋鱼,对于职业生涯中的最后时光,陈师傅也是倍感珍惜,用心做好每一道西湖醋鱼,站好最后一班岗。
一般厨师的上班时间在9点左右,但本周二的陈师傅却是来得特别早,8点多一点,就看到他骑着自行车,披着紫色的雨衣,从西泠桥这边慢慢地骑过来,路过“楼外楼”的大门时,他似乎还微微往招牌上看了一眼。
把自行车停好,陈师傅就去自己的工具箱边换工作服了,陈师傅的工具箱在靠里面的位置,箱子里的东西已经基本上整理干净,只剩下一个不锈钢的茶杯,他说今天下班时就要带回家了。
换好工作服,陈师傅就来到他熟悉的厨房。他的灶台就在厨房大门对着的左上方,不锈钢的锅具光亮如新,很是显眼,陈师傅熟练地拿起抹布把灶台再仔仔细细擦了一遍。陈师傅的徒弟小李来了,他一边擦一边对着小李说:“你一定要有这个习惯,每天花上十来分钟时间,早一次,晚一次,灶台一定要清爽。”
“我到辰光要来抽查的嗷!”陈师傅加重了语气。
灶台打扫干净,陈师傅开始切姜末,根据经验,周二的客人相对比周末少,所以差不多切了半碗左右,陈师傅说:“够了。姜末的量也不能太多,时间长了容易变色。”当问起:“现在市面上不是有很多磨姜末的机器吗?一按就能搞定一堆了。”陈师傅直摇头:“万万不可以,手工切的姜末和机器磨出来的,完全不一样,手工切的姜末保留了切面的汁水,锁住了里面的姜香,口感完全不一样,所以,这个偷懒不得。”
接着,陈师傅开始准备当天使用的调料,酱油、醋、白糖等等,每一样都尝一下。他说:“今天的酱油偏淡一点,要略多加一点了。”原来调料的每个批次的口感都不一样,包括白糖的颗粒大小,甜度,做菜的时候,不可能每一道菜都尝一下味道,因此,每天早上进行一次调味,那么一天的味道就把控住了。
差不多上午十点,准备工作都基本就绪,陈师傅就走到大厅来看看,这个时候,服务员正在整理桌子,摆放碗筷,陈师傅和大堂经理聊了几句,说今天如果有客人来了,尽量多往东厢大厅引引,他想多做几条鱼,大堂经理笑着应允了。
10:36,第一桌客人进来了,接着陆陆续续把大厅坐了个大半。服务员开始忙碌的点餐、下单。从点菜单上看,几乎每一桌都有西湖醋鱼,只是有的是用草鱼,有的是用鳜鱼,还有一桌要求用笋壳鱼。
陈师傅这天烧的第一条西湖醋鱼是二号桌的,桌上坐着5个人,3女2男,是来自江苏的郦女士带着长辈来旅游。吃到一半时,服务员上去问他们口感怎么样,他们几乎同时说:“好吃!”当得知今天这条鱼是一位烧了30年西湖醋鱼的陈师傅所烧,而今天恰是他工作的最后一天时,郦女士全家顿时觉得自己好幸运,剩下的半盘鱼一抢而光。
午市差不多在1点半左右结束。按往日的习惯,陈师傅会找个地方,闭目休息一下,或者去西湖边走走,但这天没有,他先是到东楼去找他另外一个徒弟小张,小张现在以行政为主,但厨艺也是相当不错。陈师傅过去找他聊天,告诉他尽管现在有些精力要放在行政上,但千万不要放下手里的技术活,平时还是要多练。最后时刻,陈师傅又教了他一招,就是撒姜末的手法,每一道鱼都要根据它的品种、大小以及新鲜程度,采用不同的撒姜末的手势,不一样的手势产生的口感是不一样的。小张赶紧拿出本子来,一一记了下来,并笑称,师傅是把他的独门秘笈传授给他了。
下午4点15分,晚市开始了,陈师傅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晚上明显要比中午忙,几个小时下来,陈师傅都没有顾上喝一口水。
夜幕渐渐浓了,觥筹交错的人群渐渐散去,厨房里的炉火也渐渐弱了下来,到了最后的时刻了,陈师傅握着手里的菜勺,久久没有放下。同事说,之前有个老师,退休时,亲吻了一下他工作了一辈子的讲台,你要不要也和这些锅勺来一次告别?陈师傅腼腆地笑了笑说不用,但是他想拍两张照片,一张是他站在东厢大厅里,另一张他想站在“楼外楼”的招牌下。
下班的时刻到了,同事纷纷与他相约以后多来坐坐,陈师傅推着自行车,慢慢地走着。有人忍不住问了个问题:“陈师傅,你烧了一辈子的西湖醋鱼,此生有没有什么遗憾?”
陈师傅想了想说:“有。烧了一辈子的西湖醋鱼,一百多万盘,我却从来没有给我母亲亲手做过一盘西湖醋鱼。因为,她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因为生病走了,那时候我还没开始学这道菜。”
说完,陈师傅抹了抹眼泪,跨上自行车,头也不回地骑向了远方。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