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1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吴佳妮 叶临风)“去年夏天,公园里的这个池塘还泛过绿藻,但今年干净多了。”每天都在杭州市拱墅区墅园公园散步的湖墅新村住户夏雪娟对记者说。夏雪娟见证了养护者的努力:“我看到有工人定时上岗捞树叶、清淤泥,增氧水泵也定时开关,一天不落。”
这是湖墅街道的成功之作。该街道与杭州市质监部门一起,将“五水共治”中的经验总结提炼成《城市非河道小微水体管理与养护规范》,为小微水体管理提供范本。类似的治水标准,杭州一连推出了7项。全市470条城市河道以及小微水体、闸站等,全部纳入标准化管理范畴。
“让杭州的河道、小微水体、河岸、闸站等建设管理都‘有标可依’。”杭州市质监局总工程师楼立群告诉记者,从今年4月起,浙江省、杭州市两级督导组以及杭州质监部门深入“剿劣”一线,以标准化助推治水工作精细化、长效化。
在“五水共治”过程中,杭州各地涌现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治水经验。如江干区采取的“五化两好”一体化治水标准,对河岸洁化、沿岸灯光亮化、河道设施序化、河道沿线绿化都提出要求;余杭区将网格化联动管理机制融入“小微水体”整治中,做到“池池有人管,渠渠有人看”。
“‘五水共治’是一项长期工程,要以标准化的方式将这些多元共治模式的好经验固化并加以推广。”楼立群说。在这样的理念下,《城市非河道小微水体管理与养护规范》《城市河道行业标识系统设置指引规范》《城市河道净水设施养护管理规范》《城市生态河道设施配置规范》《城市河道闸站养护管理规范》《城市河道生态建设管理标准》《城市河道生态设计管理标准》7项杭州标准相继出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