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浙大妇院围产护理学团队的看家法宝
宝宝可以站着生、脐带不用急着剪 让宝宝更健康妈妈恢复更快
2017年12月30日 08:57:51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张苗 通讯员 孙美燕

身高只有1.52米的孕妇小黄,在分娩室里的已经呆了6个多小时。其间,她时而走动,时而坐着,时而侧卧,总之,没有一刻是躺在产床上使着劲的。

当宝宝生下来的那一刻,只见小黄挺着大肚子,两脚站在地上,身体微微前倾,胸前抱着一个直径65厘米的助产球。这个画面怎么看都不像是生孩子。

然而就是这种分娩体验,让小黄成为在浙大妇院采用自由体位生产的产妇。

据悉,为了帮助产妇顺产、能成功母乳喂养,浙大妇院护理部用上了诸如此类的助产适宜护理技术——导乐陪伴、非药物镇痛分娩、无创助产分娩、晚扎脐带及早吸吮等等。

浙江省重点医学创新学科围产护理学学科带头人、浙大妇院护理部主任徐鑫芬告诉记者,别看助产士只是在几个小时里帮着生孩子,她们的工作往小了说关系到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家庭的幸福,往大了说,则关系到国家人口出生素质的未来。

站着,是这么生孩子的

每位孕晚期的孕妇们,在心里一定有这样的担心:能顺产当然顺产,可如果坚持了一半忍不住疼,再转成剖宫产,那不受了两遍罪吗?

小黄因为个子特别娇小,就差点从顺产转为剖宫产。浙大妇院产科护士长马冬梅副主任护师发现,小黄第一产程进展比较顺利,但进入第二产程时,宫口开全近两小时,胎头位置较高,只有脐下0.5cm ,枕横位,出现头盆不对称。当时马冬梅就想,看样子自然分娩有点困难,如果持续枕横位,没有很好产力的话,可能还需要剖宫产,如果能产钳助产阴道分娩就已经很好了。考虑到小黄顺产意愿强烈,马冬梅经评估后,决定让她采用自由体位。

在分娩室中,马冬梅握着小黄的手为她鼓劲,一开始小黄半卧位用力,但效果不明显,又指导侧位用力,该体位能增宽骨盆出口径线,并能帮助胎头旋转,半小时后,小黄觉得又不太舒适了,而胎头还是偏高。马冬梅扶着小黄下了床,“你试着走一走。”她继续鼓励这位勇敢的孕妇。

小黄慢慢挪开了步子,马冬梅指导她适当摇摆臀部,疼痛感果然减轻了很多,“这代表自由体位起作用了。”

就这样站一会儿用力、歇一会儿,坐一会儿用力,再摇一会儿,将站立位、坐位交替用力,宝宝的头部也逐步转至枕前位,逐步下降直至见胎头,离顺产的胜利只差一步了。

马冬梅继续给小黄以指导鼓励,“加油,宝宝马上出来了!”最终,在分娩的那一刻,小黄是以站着的方式,顺利生出宝宝,脐带还没剪,马冬梅就马上把宝宝送到了小黄怀里,让孩子第一时间触摸到母亲的体温,嗅到母亲的气息,与妈妈第一次拥抱。第二产程经历了1小时49分的艰辛努力,此时的小黄终于露出幸福、自豪而又甜甜的笑容。该宝宝体重7斤2两,非常健康,1米52的妈妈能够顺利分娩着实不容易啊!

受两遍“罪”,也比剖宫产好

在徐鑫芬看来,像小黄这样坚持顺产的妈妈越多,下一代的健康水平也就越高,“和剖宫产相比,从产道出来的宝宝肺功能得到锻炼,皮肤神经末梢经刺激得到按摩,其神经、感觉系统发育较好,整个身体各项功能的发展也较好,也能第一时间建立起肠道微生物菌群。”徐鑫芬说,也许在孩子小时候还看不出什么区别,当他们长大后,反映在身体指标上的区别就大了,哮喘、过敏等病症,剖宫产的孩子发生比例明显高于顺产的孩子。

在浙大妇院,这是“孕妇学校”里必教的“知识点”,而孕妇们担心顺产到一半转成剖宫产,要受两遍罪的事情,在徐鑫芬看来也不算坏事,“经过第一产程的努力,孩子的各项感官都得到了锻炼,这也比没有医学指征直接剖宫产要好。”

围产护理学简介

作为首批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助产士规范化培训基地、首批浙江省母婴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浙大妇院围产护理学团队开发了促进自然分娩助产关键技术;开展了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标准化整体方案的应用;提炼了理念超前的非药物性分娩镇痛、自由体位分娩、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早产儿发展性照顾等实用性技术服务临床。

率先开展浙江省婴儿喂养方式和生长发育状况调查研究;首次研究浙江省母乳喂养问题标准化整体解决方案及推广体系,完成标准化的问题母乳喂养整体化解决方案制定,相关内容写入中华护理学会组织编写的《母乳喂养指导原则》;主持起草全国《助产士规范化基地评审标准》、《正常分娩临床实践指导意见》;参与全国《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指南》的制定。

举办三届助产建设与发展国际研讨会;开设37期视频网络公益课程,培训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的2万余名围产护理人员;培养全国各地的助产士72名,全国助产适宜技术省级师资500余人,省级母婴专科护士309人。

获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7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5项;主持省厅级课题30余项;获实用性专利7项;主编、参编书籍16本。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指导博士生3人、硕士生27人。14人获得硕士学位。学科带头人是徐鑫芬主任护师。

  想要生个好宝宝 你还需要知道这些

  三分医疗七分护理。在生孩子的问题上,助产士的作用毋容置疑。怎么样才能顺顺利利生下孩子?钱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兼职副秘书长、助产士分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护理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徐鑫芬主任护师。

  问:除了无痛分娩,还有什么减痛方法?

  徐鑫芬: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做无痛,除了最理想的硬膜外麻醉的无痛分娩方式,有些产程进展快、痛阈高的经产妇等其实并不一定需要“打无痛”,心理的疏导、家人的陪伴等等也能够大大减轻生产时的痛感。

  浙大妇院向有需求的产妇提供非药物性镇痛法的各种仪器设备、工具如抱枕、靠垫、按摩棒、豆袋、分娩球、分娩凳、导乐仪、多功能分娩床等。通过评估产妇的宫缩、疼痛及舒适度等给予不同的非药物分娩镇痛方法。如舒缓的轻音乐、转移注意力、呼吸减痛法、穴位按摩法、豆袋热敷法、手指压迫法、经皮神经刺激法等。目前非药物镇痛开展率逐年增加,目前达95%以上。

  问:为什么浙大妇院总是鼓励妈妈们母乳喂养?

  徐鑫芬:因为母乳喂养的好处实在太多了。2011年时,美国做过一项研究,那一年里,全美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从55%提高到75%,6个月内母乳喂养率从35%提高到55%,而当年美国在孩子哮喘、腹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治疗支出减少了36亿美元。

  在浙大妇院,刚出生的宝宝在喂了母乳之外想添加奶粉,不是随便可以的,还需要医生开医嘱,和与家属签知情同意。其实宝宝的胃并不大,头两天一点点初乳足够他们长大了,要知道一滴初乳中就有几百万白血球以及50多种免疫因子。

  每次母乳喂养,都是母亲和宝宝的亲密接触,能完全调动起宝宝的触觉、视觉、嗅觉、注意力,一天母乳喂10次,就是多了10次锻炼,一个月下来,宝宝的成长也会比奶粉喂养大得多。

  问:还有哪些提高妈妈、宝宝健康水平的方法?

  徐鑫芬:我们现在正在推广“晚扎脐带”,也就是宝宝出生后,先不剪脐带,让他们趴在妈妈胸前,持续60到90分钟。

  因为孩子刚脱离了温暖的母体,很容易受凉得病,让他们抱着妈妈能有持续的温暖,而脐带血也能更多地流向孩子,每分钟可以流动80cc,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也只有400cc的血量。这样的持续接触还能锻炼孩子第一次吸吮,建立起肠道微生物菌群,可以降低宝宝们黄疸、过敏等的发生。


标签: 顺产;分娩;剖宫产;马冬梅;孕妇 责任编辑: 沈正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