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诺,以身作则,每天为村(社区)劳动1小时!”
去年上半年,文新街道圆满完成13个社区和3个股份经济合作社换届选举工作,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8岁,平均参选率90%以上,一次成功率100%。换届后,组织全员集中参加封闭式军事培训,开展“对标四个人”大讨论,深入践行“每天劳动一小时”承诺,并向基层党员延伸。截至目前已劳动3.05万小时,班子团结意识、纪律意识、看齐意识和履职能力明显增强,辖区的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党员干部在老百姓中的威望和口碑与日俱增。
同时,文新街道还结合固定主题党日,开展了党课报告、外出参观、主题毅行、红色观影等多元组织生活。尤其是6月下旬,街道骆家庄承办全省微党课大赛,这是赛事首次走出省广电大厅,上百名基层党员现场观摩,党员现场反馈深受教育。以此为契机,街道前后利用三个月时间全面开展了喜迎十九大“不忘初心想明白 勇于担当干到底”微党课比赛,层层选拔,全员参与,赛出了高质量的演讲水平,交流了基层党建经验,挖掘了一批党员先锋人物,浓厚了“热起来、干起来、比起来”氛围。
支部建在网格上 推动城中村长效管理
与所有城中村一样,文新街道骆家庄、五联两个城中村都曾被“脏乱差”的环境与治安问题严重困扰。近一年多来,文新街道在推动城中村长效管理中,全面推行“网格化”党建,通过在网格中建支部、配力量、搭平台、强服务,不断加强常态化管理和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打造配套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管理有序的美丽家园。
具体来说,该街道将城中村原有的5个大网格,细化为40多个小网格,以党建网格化促管理网格化,全面夯实城中村长效管理基石;建立党建统领机制,统一安排派出所、城管中队联社工作人员进党委班子,形成城中村管理的“统一战线”,合力推进长效管理;建立联动管理机制,坚持发动下辖单位、企业、支部居民党员,形成“街道-村党组织-网格员-辖区单位-志愿者”五位一体联动管理机制,实现共建共管新格局;整合两新组织党建力量,促成辖区高端物业——绿城物业与五联、骆家庄两个城中村“完美联姻”,极大提升了城中村居民的环境人居品质。
整治城中村小餐饮,“网格化”党建发挥了重要作用。两个城中村最多时有小餐饮400多家,已成为城中村环境品质提升优化的一大阻碍。为此,文新街道建立健全整治班组,专门协调抽调公安、执法、工商等职能部门人员力量,分设五联、骆家庄两个驻点工作小组,制定方案,落实职责;发挥 “支部建在网格上”的组织优势,党员先锋示范带动,精准发力,全方位、多途径宣传此次街道城中村关停小餐饮要求及补偿方案,营造氛围,顺利推进了400多家小餐饮的关停。
文新街道主要负责人表示,坚持把支部建在网格上,将支部活动与城中村管理相结合,一个个网格实际形成了城中村管理中的一个个战斗堡垒,真正发挥了组织优势,实现了城中村破茧蝶变,“颜值”、“气质”脱胎换骨般提升。
坚持“党建+” 全新打造北部片区党群服务中心
依托骆家庄文化家园开放平台,全新打造文新街道北部片区党群服务中心,总面积3500平方米,内设文化礼堂(市民学堂)、筑梦书屋、百家议事厅等功能场所,服务辐射文二路以北竞舟、新金都等6个社区,始终坚持“党建+”思维,开辟了街道党建工作新阵地。该中心被推荐作为全省基层党建示范参观点,投入使用以来已接待省内外党政考察团近百批次。
“党建+文化”,带动党建文化品牌共融。结合区域城乡演变特点,坚持“党建统领、文化带动”理念,举办“和美之星”评选、小舟非遗传承、文化走亲等活动,扶持培育“骆家庄文化家园”品牌。设立文新街道社区党校,提供“党课、培训、研讨、讲坛”四类课程点单服务,开放举办全省微党课大赛等区域党建活动,聘请省社科院等社会党建资源开展 “乡关何处” 等课题研究,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先进文化育人、核心价值传承”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党建+治理”,带动街区颜值气质提升。把片区党群服务中心作为社会治理创新的“实验田”和文新“2433”一线工作法的“前沿哨”。依托党代表工作室等平台,听取民意,推动星艺街综合整治、阳光花园截污纳管等民生实事建设、热点问题办理落地见效。让百家议事厅、骆家庄茶馆成为党员群众议事纳谏、自治管理的平台,讨论引入绿城物业实行城中村“专业服务+自我管理”新机制,试点推行酒店式公寓管理新模式。
“党建+民生”,带动社会事业服务升级。片区党群服务中心在前期骆家庄城中村创新设立社区公共服务分站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市试点推行“就近跑一次”行政审批服务改革,设立一站综合受理窗口,增设流动人口办证等特色服务,实现从“委托代办”到“预约上门”、从“窗口办”到“网上办”的服务升级,做到权限下移、窗口前移,就近跑出加速度。同时,指导培育星洲社区“说廉沙龙”、阳光社区银龄互助“阳光驿站”等书记领办项目,打造一社一品特色工作室,推动辐射区域内社区治理和民生服务推陈出新。
社工成长学院成立 助力和谐社区建设
为了能让社工们更好成长,尽快融入社区,学会和居民打交道的技巧,文新街道近日成立了全省首个街道级“社工成长学院”,并在骆家庄文化家园与德加社区设立南北院区。14位新社工与13位资深社工师徒结对,将跟着各自的师傅学艺,扎根社区基层,服务居民。
“社工成长学院”的师资队伍由外聘专家、资深社工、特长社工等组成,围绕各条线业务知识及岗位服务流程进行培训,包括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礼仪礼节、情绪疏导及家庭婚姻关系处理等内容。
生活中,社工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事,也需要用各种智慧整合手头资源,调动居民的积极性。
一次上课时,德加社区党委书记赵霞讲了一个亲身经历的事情。一位社区大叔,总是去参加一些投资的洗脑会,前后花去了近十万元,叔叔解释屡次被“忽悠”的原因,居然是“退休了,闲得发慌。”于是赵霞建议他发挥医学专业的背景,组织个健康俱乐部,大叔果然“安心”下来,再没被各种洗脑会忽悠了。
听到老社工们讲述的工作中的一件件平凡小事,新社工们一边点头一边做笔记。来自桂花园社区的新社工谷建乐说:“社区工作细小琐碎,但是会产生温暖的情谊,以后我要多向老社工学习,提高沟通技巧,发现生活的小美好。”
“社工成长学院”积极发挥优秀基层党员社工的作用,通过激情互动、案例分享、活动体验的教学,开展经常性的社工社区实务操作和人文素养教学与培训,旨在打造助力和谐社区建设的社工铁军,实现营造一批社区品牌、培育一批领军人物、发展一批特长社工、形成一批典型案例和创造一批人文特色的“五个一批”目标。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