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根老人常常坐在河边,晒太阳、看报纸。
留下老街,要“变脸”了。
91岁的“小铜匠”陈荣根说,他在老街上住了整整60年,等老街“关门”,他也准备要搬家了。
不过,他们一家人想好了,等到老街整治好了,一定要再搬回来,因为“住了一辈子,舍不得这个好地方”。
1958年花了160块 在留下老街上买了小房子
陈荣根,祖籍永康,爷爷那一辈就走出永康,到了临安,当了裁缝;临安竹子多,爸爸当了篾匠;到了陈荣根,进了杭州城,当了铜铁匠。祖辈都是手艺人。
陈荣根16岁开始学艺,22岁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铁货,攒了钱,1958年花了160块在留下老街买了个河边的小房子。
1958年的老街,陈荣根说,都是泥土、泥墙、泥房子,一年到头灰扑扑的,到了年根,想要干净些,就买来泥石灰重新抹墙,再贴上一层报纸。
房子破,但生意好。陈荣根说,他是手艺人里有眼光的那一类,老街上开出的第二家店,就是他的。第一家是斜对面的菜籽店。
菜籽店、铜匠店有了,慢慢地,酱园、烧饼、杂货……一家家都开了起来。
老街上生意兴隆的时候,开出了很多老字号:大兴馆、留香居民众茶楼、蒋同顺糖坊、德昌酱园、世安堂药店、沈宁寿糕团店等。
店铺多了,留下老街就成了集,附近的人家里缺啥了,都要往留下跑,叫赶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老街最热闹的时候。
以前没有公交车,赶集要赶早,凌晨三四点就出门。五常的人荡着小船来,龙坞的人走路来,市中心上城、下城的人也说这里茶叶便宜,骑着车跑过来。
1984年靠手艺
成了老街上第一个万元户
在老街上,陈荣根打铁、打铜,什么都做。
打水的吊桶,担水的水桶;苗圃里用的洒水壶;大油桶里往外抽油的抽油器;食堂打饭,一勺下去就知道是三两还是五两的饭勺……这些器具,普通人家用白铁,大户人家用黄铜,陈荣根敲敲打打,成了远近有名的“小铜匠”。
1984年,就靠手艺,陈荣根成了老街上第一个万元户!
到了2008年,留下老街实在老得不成样子了,重新整治后,变成了留下古玩一条街。
陈荣根的小儿子陈炎华说,2008年,政府掏钱修房子,泥房子摇身一变成了白墙黑瓦,整齐好看,大家都高兴坏了。
可惜,时代变迁,变成了古玩街的老街,人气渐渐没有那么旺了,老街开始萧条了下来,有些房子的外墙被贴上了五颜六色的瓷砖,房子破旧、巷道逼仄、电线乱拉……曾经繁华的老街,一下子有了些城中村的模样。
“一水穿镇、两岸临屋、三桥横卧”,陈炎华说,留下老街面朝留下河,背靠屏基山,有山、有水、有老街、有古桥,是好得不能再好的地方。现在这样没落了,太可惜!
听说留下老街要重新整治以后,陈荣根一家人都蛮支持,“整治一次,总会一次比一次要好。”
昨天,在留下河边,陈荣根把家里好多老铜都摆了出来,汤婆子、门把手、水壶、火锅……他说,这些老黄铜做的物件,老杭州不要太喜欢哦,以后可能没有人再做了,家里的存货能卖几件是几件。等老街整治好了,一家人希望能再搬回来,“哪怕不开店了,拿这些老物件,做一个小展览馆,给人家看看老杭州用些啥,也好的。”
未来的留下老街会是什么样?
可以从西溪湿地坐船而来
按照计划,留下老街的商铺要在4月底前关。
目前,留下街道正在进行小集镇环境综合整治,留下老街也是要整治的地方之一。具体要怎么整治?
现在,相关规划还正在编制。不过,留下街道相关负责人说,已经有了初步设想。
留下老街位于留下中心位置,北至西溪路、南至留中路,东面依傍着留下河。
首先,要更突出历史感。以后,留下的水乡元素、文化符号将更加凸显,除了有故事的古桥、老底子的店面会保留之外,河两边的房子将通过门、窗、廊、墙、顶、石、井等形式的挖掘,让人感知深厚的历史。
历史上,留下河一路向北经西溪湿地,在并入市区河网后,一直通连京杭大运河。根据设想,未来的留下河,跟北面一路之隔的西溪湿地,将水系贯通,今后西溪湿地的游客,能坐上游船一路驶入留下老街。
其次是提升、整治。比如留下古玩一条街,一方面要对环境进行再提升,另一方面,也要对业态进行调整,引入高端品牌,改变现在“低小散”的面貌。此外,未来一些具有留下本地特色的民间艺术比如西溪小花篮等,也将进入古玩一条街,在这里开办工作室。
简单来说,以后的留下集镇将与西溪湿地贯通,将西溪湿地的客流引入留下,带动留下整体经济发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