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一医院全景图 院方供图
一谈起心肌梗死,大家往往谈“虎”色变,都很害怕。其实,急性心梗并非不治之症,可防亦可治,关键在于正确、及时的应对。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典型者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痛,可以并发恶性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甚至心脏破裂等并发症,常可危及性命。
为心肌供血供氧的动脉(既冠状动脉)由于各种原因突然闭塞,是造成持续性的心肌缺血缺氧的根本原因,闭塞时间达到15-20分钟,就进展为急性心梗,而且心肌梗死的面积与冠状动脉闭塞的时间成正比,闭塞的时间越长,心肌梗死的面积就越大,其危险性也就越高。故它在发病初期90分钟的救治时间尤其宝贵,一旦延误就有很高的死亡率。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经过长时间筹备,于2017年3月正式成立,2017年12月顺利通过国家胸痛中心总部认证,标志着该院胸痛救治能力正进入国内先进行列,可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治流程,从而大大地降低死亡率。
著名心血管疾病专家、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主任黄进宇教授昨天说,建立胸痛中心区域性网络体系,将院前急救和院内诊疗高效地整合,实现无缝对接,极大地提高了高危胸痛患者救治的成功率。“这既是市一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发展,坚决落实国务院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也是加快推进医院与协作单位在急慢分诊、双向转诊,以及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的重要举措。”
最近,杭州迎来低温天气,黄进宇教授也提醒大家,低温天气是诱发心梗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家一定要注意好防护。
胸痛中心模式大大缩短转诊时间 大江东45岁心梗男子得救了
据《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一项关于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回顾性研究:2001年到2011年十年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死亡率维持在10%以上,且十年未发生显著变化,远高于同期西方发达国家5%-6%的平均水平。
一般来说,按照以往胸痛中心建立前的处理模式,一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的救治,从发病到就诊、从就诊到得到有效救治,往往需要经历多个环节、流程,或多个医生诊治,即便在最顺利的情况下,也可能要花约200分钟才能完成有效急救,并且这些环节中不能有半点差池。
胸痛中心的建立,不但强化了救治医护专家团队建设和人才储备,而且有了一套成熟规范和专业的急性胸痛诊治标准流程,对急性胸痛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先就诊后付费,大大缩短了急救时间。
就在上周,市一医院胸痛中心成功救治了一例从市一医院集团大江东院区转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家住大江东的45岁男子李大哥,在一家工厂的车间工作,看上去身体蛮壮实的,不过他一直有高血压病史,仗着自己还年轻,吃药并不是很规律。
上周一傍晚6点,李大哥回家爬楼梯时突发胸痛,他勉强坚持了20分钟后还没好转,就在家躺着休息。
但休息后疼痛并没有好转,而李大哥脸色却越来越苍白。晚上9点,被他的工友发现,工友焦急万分地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20分钟后,急救医生赶到李大哥家里,发现他的胸痛为心前区疼痛,呈压榨性,并放射至左肩背部,测量血压已经偏低,根据经验首先考虑急性心肌梗死,需要立即送医院抢救。
李大哥很快被送至市一医院集团大江东院区,21:50,急诊医生已经为李大哥做好了心电图等相关检查,并通过网络将检查结果实时传送到市一医院胸痛中心,胸痛中心值班医师钟益刚医生判断病情后,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建议急诊介入手术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以挽救患者性命。与此同时,胸痛中心为李大哥开通绿色通道、启动了心内科导管室,医护急诊手术团队准备就绪。
钟益刚医生说:“晚上11点,患者转诊至市一医院胸痛中心,由于是工友陪同护送,身边没有家属,好在已提早启动院内绿色通道,先救治后收费。5分钟后,患者进入导管室,立即接受了急诊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整个过程仅仅用时25分钟,患者转危为安。”
这一系列流畅、快速的应急反应及成功救治,体现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急诊救治能力已达到相当高水平,标志着一个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总院与协作医院同质化、院内各部门同质化运作的国家标准版区域协同胸痛急救网络已经建成。
加强胸痛中心区域合作
提高急性心梗患者抢救成功率
黄进宇教授说:“市一医院每年收治上百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有不少是网络协作医院转诊患者。去年3月开始,医院成立了胸痛中心,目的是以最快的速度,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缩短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致死性急性胸痛患者的诊疗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
“2017年7月8日,市一医院胸痛中心举办了‘2017年第三届冠心病优化治疗论坛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区域合作签约及授牌仪式’,来自上海、南京、厦门、浙江等地的200余位专家同道共同出席本次活动。当时,我代表市一医院胸痛中心,与桐庐二院、余杭区第三人民医院、余杭区良渚医院、建德市第二人民医院、淳安县中医院、富阳第二人民医院、萧山四院、桐庐县中医院、诸暨市中医院、崇贤社区服务中心、湖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家医院共同签署了胸痛中心区域合作协议,在胸痛中心建设、协作、发展、双向转诊等方面达成共识,共同承诺为患者提供及时、快捷、合适、高效的诊疗服务,建成一条真正的绿色通道,挽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
黄进宇教授说,加强胸痛中心区域合作是面对严峻的现状应运而生的。因为突发胸痛、胸闷是急性心梗、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抢救争分夺秒,若错过了“黄金救治时间”,致死致残率将大幅上升。
但近年来,我国急性心梗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救治状况并不理想,发病、就诊、转运、手术等各个环节的延误,让许多患者丧失了及时通过介入手术开通堵塞的血管这一最佳救治方法的机会。若能早期诊断、及时救治,绝大多数患者可转危为安甚至恢复健康。然而,很多患者因诊治不及时而留下遗憾。
经过市一医院胸痛中心最近半年来的运转和实践,发现这个模式能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显著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和有效率。很多患者及时地从基层医院转送到市一医院胸痛中心进行介入治疗,大幅降低死亡率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参照国外经验,“胸痛中心”也是一个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的标准化救治体系。目前,全球有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建立完善的“胸痛中心”救治体系。
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分配正在逐渐调整,但区域间不平衡的情况仍将持续存在,重点在于协调区域间优质资源合理共享,做好双向转诊等工作。而胸痛中心的建设正是将院前急救系统(120)、具备急性胸痛救治能力的中心医院和基层医院,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和协调。通过统一的诊疗流程,使急性胸痛患者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治疗。
冬季是急性心梗的高发季节
专家建议四个要点助你防治
市一医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心脏介入中心主任叶显华说,入冬以来急性心梗患者急剧增多。冠心病患者对天气变化敏感性很高,突然的寒冷刺激,很容易发病。还有,天气寒冷,人们户外运动减少,血黏度增高,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同样因为寒冷,血压升高引起心肌缺血,也会导致心梗。
“一旦出现胸痛,部分人会靠自我感觉自我诊断,往往延误了治疗时机。据市一医院胸痛中心这大半年来的粗略统计,来看胸痛的病人中,约10%为心梗患者。有一部分心梗发病时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有不少人误以为肠胃不适而错跑到消化科看病,延误了治疗。之所以这部分心梗患者会感觉肠胃不适,是因为我们的胸腔和腹腔之间有一层横膈膜,心脏就‘坐’在这层横膈膜上。一旦发生下壁心肌梗死,由于坏死的心肌细胞释放出炎性因子刺激膈肌,引起上腹部疼痛和不适,容易让患者误以为是胃肠不适。同时,吃太饱也是一项重要的心梗诱发因素。因为进食后,血液大量进入消化系统,心脏的供血量相应减少;加上餐后血黏度增加,心跳加快,都容易诱发心梗的发生。另外,还有两个重要诱因是情绪激动和过度疲劳。
防治心梗,叶显华主任建议大家可以从以下四个要点入手——
1.注意防寒保暖,冬季室温不应低于18℃。冠心病病人在冬天应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
2.外出时最好戴口罩,避免迎风疾走。
3.在室内不要将门窗开得过大,以防冷空气刺激诱发心绞痛和心梗。当室内需要换气时,可把门窗开一条缝,使少许新鲜空气进入,又不至于使室内温度降得过低。
4.出现胸闷、胸痛症状,甚至伴有气短、头晕、出虚汗、呕吐等症状,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当机立断拨打120前往医院就诊,心梗发生后的及时救治是争分夺秒的。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