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H中学教室环境 受访者提供
周芸佳儿子在学校 受访者提供
“我不认为出国留学是一场投资,而是让他们站在我们的肩膀上,去看世界。”
说这话的是周芸佳,杭州市清河实验学校校长。去年上半年,她还在读高一的儿子被英国一所私立名校H中学录取就读高中课程。这是对儿子教育原本规划中的一次冲动和意外。从萌生想法到尘埃落定,只花了三个月时间。
在国内,周芸佳的儿子无疑是大家眼中的优等生,当过班长、学生会主席,还是浙江省青少年交响乐团成员。对于提前出国的提案,一向愿意尝试挑战的儿子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到英国后,儿子的适应情况比想象中好很多,但每个月都出现了一个困扰他的问题。作为有着23年教龄的教师和一位母亲,周芸佳这样告诉孩子(以下为第一人称叙述)——
机缘巧合 儿子的留学计划提前了两年
作为一个教育者,我对于国内基础教育的知识落实很有信心。因为骨子里的传统,原本我们的规划是让他在高中毕业后申请美国的大学。但去年1月,我随“浙派名师”研修团赴英国学习,并参观了十来所类型不同的学校,让我对英国教育有了全新的了解。过去我们总是觉得西方的教育是宽松的,但事实上,英国教育有着它独有的严谨和批判审辨的态度。
英国的学制也与国内略有不同,英国学生普遍在5岁入学,小学六年制,中学五年制(GCSE阶段)。接着进入两年英国高中(A-level)课程,这个课程要求学生在两年间学习三门或四门课程并参加考试,各个大学根据申请学生的A-Level考试成绩进行录取。
回国后,我和一位熟悉留学的朋友聊起对英国教育的看法,并表达了想让孩子去英国留学的想法。“如果决定了,最好还是提前准备,这毕竟是一条和国内传统教育截然不同的路。”在朋友建议下,我们打算试着申请几所英国排名靠前的高中,即便不成功,也当是积累经验。
当时我们了解到,一般英国高中的申请在年底前就结束了,剩下的考位已是寥寥无几。在这场“心血来潮”下,我们在二月底到三月初参加了四所英国高中的考试和面试,除了学习成绩,国外学校普遍对儿子的经历很感兴趣。
其中,H中学最得倾心。它有两个条件很吸引我们:一是男校(不少英国历史悠久的名校都是单性别学校,相比普通混校可能会对男生成长教育更有优势);二是学校为住宿学校,跟住家相比更省心。在经历了南京的笔试后,学校通知我们进行网络面试。
面试官是学校的副校长,全程英文。因为不放心,我就躲在不远的角落偷偷听。根据儿子后来的口述和我“偷听”的内容,面试官着重对学习进行了提问,尤其是国内高中数学的学习。我记得当时面试官问了儿子一个问题:现阶段的数学正在学什么内容?儿子回答是函数。面试官又继续追问有哪些函数。
“……Wait a moment!”我听到儿子迟疑了一下,估计是不知道如何用英语来表述那么多专有名词和内容。接着他迅速找出纸笔,在纸上画了学过的各种函数的图像,对着电脑屏幕展示。面试官点头表示了解,对儿子的临场应变能力表示了肯定。面试中,儿子还对面试官提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自己对化学很感兴趣,但国内教育对于学生实验的要求不是很高,学校对于他这样的学生能提供怎样的帮助;另一个问题是学校对于网络学习资源有哪些优势。
惊喜的是,原本说要一星期后出结果,学校第二天就发来了邮件,说这个学生我们要了。在征求了家里所有人的同意后,儿子的留学之旅就从去年9月开启了。
9月 学霸变“学渣”
出国前,我跟他约定:刚到英国的第一个月,必须每天视频聊天。因为我担心他报喜不报忧,有些事情声音能掩盖,表情却很难。英国和中国的时差为夏令时七小时,冬令时八小时。那段时间,每天晚上9点,我基本已打算上床睡觉,儿子则在手机那头边吃着午餐(学校午餐时间在一点半到两点),边眉飞色舞地跟我讲学校里发生的事情。
可聊了一星期,我就在他的脸上看出了一丝异样,小子很快就坦白:“第一次化学摸底考,我对着卷子蒙了。” 在国内,这是他最引以为豪的科目,并因此有向化学方面发展的想法。可是英国化学的教学体系与国内有很大不同,很多英国初中阶段就学习的知识点国内却没有学过。虽然他出国前雅思考了7分,但化学的专业名词太多太杂,他刚开始上课听不懂,考试看不懂,感觉自己一下子从学霸变成了学渣。
儿子远在国外,我的手也“撩”不着,但想想不能对不起自己老师的身份,除了安慰和鼓励,边闲聊边给了他三个建议。
1.花一两个星期时间,把讲义中生僻、使用频率高的化学名词摘出来,背一背;
2.跟任课老师沟通,能否把手机带到课堂上录音,回去之后再听,但一定要征求老师同意;
3.找导师寻求帮助,以前遇到相似问题的国际学生,导师和学校会怎样建议?
一个星期后儿子告诉我,他只用了第一个方法就解决了问题。当然,他还是去找老师谈了谈他的困惑。一个月后,儿子的课堂、作业和考试都已经没有障碍了。
10月 没有人和我说话
克服了语言障碍后,新的问题伴随英国10月的钟声来了。英国学校在10月有一个约两周的期中假,由于学校不能住宿,身边的同学或回国或回家,儿子就被监护人安排到了牛津的一户住家。房东白天上班,家里就只剩他一个人,晚上才能和房东吃一顿饭。第一个星期,他每天都去牛津小镇转悠,可一个星期后,他开始有些崩溃。
“太寂寞了!”他说,这一个星期除了学习,其他时间只能独自晃悠,没有人能沟通,他甚至开始怀疑起了自己是否适合出国。这一次,我还是给了他三个建议。
1.下个星期开始,把生物钟调成在学校的时间。按在校节奏早起学习、锻炼身体、活动,回家洗完澡后有规律地看书、休息、吃饭;
2.把自己的孤独感写下来,跟自己对话;
3.趁大学的OPEN DAY,去自己心仪的几所大学看看,了解各大学有兴趣的专业,顺便去看看在英国留学的哥哥姐姐,交流取经。
接下来这一周,他过得很充实,去了伦敦、伯明翰,还单程四个小时火车到达曼彻斯特……不仅排遣了心情,更是开阔了眼界。
11月 同学疏远我
11月底,杭州已经经历了大降温,在我以为一切开始越来越好的时候,儿子的心里,却迎来一场阴雨。他委屈地说:“我一个人去图书馆做了一个小时题,可错了整整一半。心里静不下来。”
这一次,他面临的问题是他和我都没有想到过的。一起出国的同学中,中国内地的只有五六个。但那段时间,他却感受到自己被一个一同出国的同学疏远了,一向人缘很好的他怎么也想不明白问题出在哪儿,甚至开始自我否定。这一次,我让他先从自己出发:
1.问自己:这个朋友对你来说是真的重要,还是只是因为大家都是中国人才在一起?如果是真心的朋友,可能需要反思、适当改变自己。反之,就没必要为了摸不着头脑的原因和自己过不去。
2.真正的朋友有时间沉淀的感情基础,或许你通过两三个月,就把他们当成贴心肝的人,但对方可能还没有适应,所以自己要把握好尺度。
3.除了日常课程,你每周有两次乐队训练,还参加团队选拔的数学竞赛,喜欢跟老师互动,是不是忽视了跟他们的交流,或者无意中流露出了优越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际交往也要学会“藏拙”。
其实说这些话时,我心里也有些忐忑,不知道以我成人的眼光来做这样的指导是否合适,但我在儿子逐渐释然的眼光中,看到了些许安慰,毕竟对他来说,家人的鼓励和支持,就是他遇到困难时最好的良药。
学期结束后,儿子回到了国内。说起学校,还是满满的爱意。无论是各方面表现还是考试成绩,他都拿到了最好的评价。对我来说,更欣慰的是看到了“单飞”的儿子更加主动地面对生活、更加坚毅地面对困难。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