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民医院淳安分院的专家在村文化礼堂门口摆开了接诊台。
67岁的方大伯躺在自家的床上做B超检查。
医生在村民家里做B超检查。
排队做检查的村民络绎不绝。
专家医生和乡镇卫生院的医生进行业务交流。
专家医生拎着医疗设备走在乡间小道上。
2018年新春,杭州最低气温直逼零下4℃。刚刚下过雪,淳安县的山路上结着冰霜,经过的车子,把速度都控制得很慢。
一辆小巴车,缓缓地开进了偏远的姜家镇章村村。
“来啦,来啦!专家们都来啦!”一位村民小跑进了村里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激动地喊了一句。
几天前就得知消息的村民们,终于盼来了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淳安分院)的专家医生。这次是由院长陈秉宇亲自带队,康复医学科、医务科、B超室等十几名医护专家来到姜家镇章村村,让村民们实现“在家门口看病”的愿望。
60岁的村民张爱美可是乐开了花。多年来,心律不齐让她伤透了脑筋,得定期去县一医院做检查,是她最为苦恼的。“来回一趟坐车差不多要4个小时,基本上天还没亮我就要起床,想要赶早去医院。”这下好了,专家过来了。
康复医学科的副主任医师闻万顺(浙江省人民医院派驻淳安分院专家),为张爱美做了心电图检查,并耐心地为她讲解了报告单,还吩咐她平时要注意些什么。“没事,大姐。平时注意些,不要太操劳,不要太激动,作息规律,没有什么大问题。这个年纪了,要放宽心。”听了医生的一番话,张爱美心头的一块石头总算放下了。
为了照顾那些行动不便的村民,医生们还跑到村民家中,上门服务。67岁的方大伯,万万没有想到,居然可以躺在自家的床上做B超检查。“人生第一次有这个待遇呀。平时孩子不在身边,出门看病很不方便,现在好啦,躺在家里就能做检查了!”他笑得合不拢嘴。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近日,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 热议如何破解百姓“最后一公里”看病难问题,其中说的最多的就是“医共体”。具体来说就是全省1100余家乡镇卫生院,将与县级医院组团形成一体化服务,让乡村的老百姓在家门口一公里内,就可以解决大部分的常见病就医问题。
为进一步提高县域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让人民群众就医更加方便、负担不增加,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的需求,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率先试点“医共体”建设,相关各项工作走在了前面。2018年1月4日,医院完成11家医共体成员单位挂牌仪式。同时成立理事会办公室以及医疗业务部、人力资源部、健康服务部、医保财务部、后勤服务部五个职能部门,具体落实“医共体”的日常管理事务。
当前已顺利下派28位临床医生到乡镇卫生院坐诊、查房、开展业务指导等医疗服务工作,提升当地卫生院的技术能力与水平,方便当地村民就诊。每周下派医生辐射到所有医共体成员单位。除此之外,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还依托与浙江省人民医院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省级专家这一优势医疗资源,不定期将省级专家下派到乡村卫生院指导诊疗工作,确保每月均有一名省级专家下沉到最基层。
从挂牌后到今天,在短短的不到1个月时间内,各成员单位门诊总量就增加近千余人,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在当地乡村卫生院就能很好地得到解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个别卫生院在下沉的消化内科主治医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将胃镜检查这样之前只能在县级医院做的检查项目也开展起来了,得到了当地村民的叫好与称赞。同时,为了提升基层卫生院的临床护理水平,该院还在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动作之外,派出了各专科的临床护士长,对基层卫生院进行相关专科的护理规范和专科指导。
记者还了解到,该院近年来,充发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与当地的养老服务中心合作,设立基层党员培养基地,各科医务人员轮流赴养老服务中心提供诊疗服务;同时,在医共体未成立之前,该院就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的技术专长,为了解决农村百姓的就医难,每月有计划地安排党员医务人员带上诊疗器械进村入户,切实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医难问题。
为何要率先试点“医共体”建设?院长陈秉宇说:“我们要做的工作,首先是要切实为解决基层百姓的健康问题做点实事。一方面是要提高基层卫生院的服务能力,让偏僻乡村的老百姓不用再舟车劳顿为就医而奔波,花最少的钱,把常见病、多发病在村卫生室或者乡镇卫生院就能得到解决;另一方面对我们县级医院或省级医院的医生也是一种历练和提升,下沉的医生也是经过报名和选拨,我们力求把有能力、有担当、讲奉献的医生下派到最基层,以不辜负村民的期望和信任;再一方面,我们也希望通过医共体的建设,传播新的健康知识和理念,提升民众的健康素养,并逐步实现对百姓的健康管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