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一觉睡醒坐不起来 差点危及生命 识别中风牢记“120”
2018年03月06日 09:26:05 来源: 青年时报 潘洁 杨可 王家铃 周素琴

  医生提醒:脑缺血后果严重,识别中风牢记“120”

  杭州的杨奶奶今年69岁,平日生活一直很规律,晚上10点多入睡,清晨5点多一定要起床出门散步。然而,前两天的一个清晨,她却发现自己坐不起来了,左手也使不上劲,喊家人帮忙,可话怎么也讲不清。这是为何呢?

  大脑中动脉出现闭塞

  “是中风!”杨奶奶被送到了邵逸夫医院急诊室,院方迅速做出判断,启动急性卒中诊治流程,神经内科值班主治医师金星到场后,对患者进行了快速、全面的查体,认为杨奶奶的脑动脉很可能闭塞了。

  由于整个大脑半球由前、中、后三条动脉供应,其中大脑中动脉是最粗大,也是供应最广泛的血管,半个大脑的血液大部分是由这根血管供应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意味着一边大脑可能有超过一半的脑组织面临着缺血坏死的风险,这将给患者带来终生残疾甚至死亡的威胁。

  “最好的办法就是介入手术再通血管,越快越好!”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张锦华解释,脑梗死就好比一场地震,闭塞血管直接供血的脑区就像地震中心,医学上称为梗死核心。这里的神经元缺血最早发生,破坏的也最彻底。震波向外蔓延的过程中,周围区域的神经元能通过细小血管积极自救,勉强维持正常的生活需求,被称为缺血半暗带。

  “此时,如果能终止地震,半暗带的神经元能在短时间内重建家园;反之,缺血程度进一步加重,造成不可逆的坏死。”张锦华表示,大脑的神经元对缺血十分敏感,每缺血1分钟就有190万个神经元死亡,140亿条细胞间的联系被割断。“时间就是大脑”,早期的脑梗死治疗,就是在跟时间赛跑。

  早期识别脑卒中牢记“中风120”

  手术结束后,杨奶奶能利索地抬起左手、左脚,讲话也清楚了许多,第二天已经能自己下床走路了,神经系统功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恢复。

  据统计,去年邵逸夫医院庆春和下沙两院区共收治107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这些患者的平均年龄在67岁,最大的已有107岁高龄,最小的只有16岁。其中,发病4.5小时内就医的仅为30%,进行溶栓的不足两成。而之所以没有及时就医,是因为80%的患者觉得自己症状轻,休息一下就会自动消失,没有什么可以治疗;10%的人认为是颈椎病等其他疾病,还有10%则是不肯面对自己患病的事实,未告知家人。

  那么,我们平时如何早期识别脑卒中呢?张锦华表示,可以牢记“中风120”法:将中国居民都熟知的医疗急救电话号码120作为一个可以方便记忆的中风快速识别工具。这些数字转化为三个识别中风的方法,“1”代表“看到一张不对称的脸”,“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0”代表“聆(音同零)听讲话是否清晰或表达困难”。

  如果通过这三步观察,发现其中任何一个症状,就要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及时送医。

标签: 中风;识别; 120;医生;大脑;动脉;神经元;奶奶;脑卒中;血管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