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也就是大家口中的中风、脑梗,一般被视为是一种老年病。但近年来,因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日常作息不规律,中风把“黑手”逐渐伸向中青年人群。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最近做了一个统计,去年就诊的107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最年长的107岁,最年幼的才16岁。由于中风通常没有明显预兆,多数人会觉得这是防不胜防的毛病。不过,如果能早发现早治疗,争取在“黄金时间窗”内针对性溶栓治疗,中风也未必就是闻之色变的疾病。只是,一旦发现过了最佳治疗窗,该怎么办呢?
该院神经内科、卒中中心副主任张锦华副主任医师分享了一个典型的病例。69岁的杨奶奶,在年初一个雪天早晨醒来,却发现自己左手使不上劲,想喊家人却说不了话。细心的家人正好在查看杨奶奶是否起床,一看情况不对,立即将她送往浙大邵逸夫医院。结合面瘫、构音障碍、左侧肢体无力的症状,“是中风!”抢救室医生迅速做出判断,并启动急性卒中诊治流程,联系神经内科值班主治医师会诊。
头颅CT显示,患者右边大脑中动脉闭塞。大脑中动脉闭塞意味着一边大脑可能有超过一半的脑组织面临着缺血坏死的风险,这将有终生残疾、甚至死亡的威胁。张锦华果断提出治疗方法:“做介入手术再通血管,越快越好!”
手术一结束,治疗效果立竿见影,杨奶奶立马能抬起左手、左脚,口齿也清楚了许多,术后第二天便可下床行走。神经内科团队进一步评估了脑卒中的病因,原来杨奶奶有心房颤动,心脏血栓脱落掉到脑部,从而造成中风。目前,老太太已顺利出院,进行康复治疗。
张锦华说,对于中风病人,“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再贴切不过了。中风的黄金治疗时间是四个半小时,越短时间内接受治疗,手术的成功率越高,并且术后的功能恢复率也越大。
“实际上这位患者的发病时间已经超过4小时,错过了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她的预后能够这么理想,得益于两方面:一是家里人没有拖延,发病后以最快时间送来医院;二是及时进行了取栓治疗。对于错过时间窗的卒中患者来说,直接进行取栓治疗,是决定预后功能恢复的关键。”
据了解,浙大邵逸夫医院卒中中心,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放射介入、血管外科等多学科团队组成,取栓成功率在90%以上(国际上是80%以上);取栓术后90天神经功能良好率达50%左右(国际上是46%左右)。
那么,如何正确识别脑卒中的发病呢?神经内科主任胡兴越说,“120”法则是比较简单有效的识别方法——
“1”代表“看1张脸”,观察左右脸是否对称、口角是否歪斜;
“2”代表“查2只胳膊”,双手平举后,看单侧手臂是否会慢慢下垂;
“0”代表“聆(零)听语言”,听是否有言语不清、表达困难的状况。
只要是符合其中任何一种情况,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尽快前往有溶栓取栓能力的医院检查就诊。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