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最早的创业者可以追溯到哪个时候?早在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主角是越王勾践,三个合伙人分别是两个外来的创业者范蠡和闻仲,一个本土创业者西施。最终越王卧薪尝胆打败了吴王夫差,成为一代霸主,范蠡在萧山隐退江湖,被后人奉为商界鼻祖。
用今天的标准衡量,勾践的团队在当时可算是称霸一方的“独角兽”。昨天,在第二届万物生长大会上发布了“杭州独角兽企业榜单”和“杭州一亿美元以上公司(准独角兽)榜单”,共有26家“独角兽”企业和105家“准独角兽”企业榜上有名。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赵一德致辞,戚哮虎、许明、姚峰、陈新华出席。
科技创新形成“场效应”
赵一德在致辞时说,近年来,杭州紧紧围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着力做好“科技、人才、资本”整合文章,科技创新形成“场效应”,创新人才快速集聚,金融支撑厚实,各类创新资源要素竞相迸发,经济发展呈现“增长中高速、质效中高端”的良好态势。未来五年是杭州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属于各位创新者和投资家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诚邀大家来杭州创新创业,在建设世界名城的历史进程中大施所能、大显身手、大展才华。
赵一德说,独角兽企业是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的开拓先锋,是当今时代科技创新的集中体现,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具有重要引领作用。近年来,杭州以数字经济为标志的新经济方兴未艾,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蝶变,涌现出一大批高速成长的独角兽企业,数量和估值居全国前列、全省首位。杭州独角兽企业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数字驱动的新业态新模式创新是独角兽爆发的主要领域;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大企业是独角兽孵化的重要平台;具有一流创业创新生态的高新区是独角兽诞生的集聚基地;众多类型的风险投资是独角兽成长的关键因素。
赵一德指出,科技、人才与资本一旦结合,就能形成协同创新的巨大能量。杭州将致力于打造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继续巩固并强化“互联网+”创新创业优势,把培育发展独角兽企业作为重要抓手,积极构筑独角兽企业诞生成长的综合生态优势,发展形成领域广泛、动能强劲、特色鲜明的独角兽企业群落,努力打造全国乃至全球的独角兽企业成长乐园。万物生长离不开阳光、雨露和土壤,创新的杭州、开放的杭州是独角兽企业孕育生长的沃土,相信未来几年杭州独角兽企业必定会像雨后春笋一般大量涌现、茁壮成长。
“准独角兽”正在全力奔跑
毫无疑问,“独角兽俱乐部”已成为这轮创业浪潮中最吸引目光、最为闪亮的一块舞台。跻身独角兽俱乐部,不仅意味着一家企业估值达到10亿美元,还相当于它们在商业社会的“成人礼”。
据CB Insights 独角兽最新统计,全球共累计诞生了214家独角兽企业,总体估值约7450亿美元。其中,中国拥有55家,蚂蚁金服、滴滴出行、小米科技等已进入全球独角兽前10强。
在多个渠道发布的中国独角兽榜单上,造梦之城杭州都是继北京、上海之后,在独角兽数量上位居国内城市第三,在独角兽估值总额上则超过上海位居第二。
据微链App统计,国内一家创业企业从诞生到成长为独角兽,平均需要经历5.2次融资,耗时1511天。
“独角兽们基本在A轮到C轮间达到1亿美元估值。这一阶段,他们的商业模式基本得到市场验证,企业开始规模化扩张,一旦战略、打法对路,估值很快会迎来爆发式地增长。我们将它们称为‘准独角兽’。”微链联合创始人周侃奇说。
换句话说,在从零到一的独角兽成长之路上,估值达到1亿美元最为关键。同样的,“1亿美元以上公司”的数量也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创新活力,以及孵化出更多独角兽的潜在可能。
从榜单来看,杭州100多家准独角兽公司涵盖了企业服务、电子商务、科技金融、智能硬件、医疗健康等各个领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其中,企业服务、电子商务、科技金融是“准独角兽”出没频率最高的三大领域。
一个新时代崛起的硅谷
翻开2017年全球上市公司市值排行榜不难发现,排名前10的绝大多数公司已经从石油、银行和汽车厂商换成了谷歌、苹果、亚马逊这样的科技型企业,腾讯和阿里凭借过去一年的出色表现跻身全球前10。
看上去中国公司在其中的占比并不大。但如果换一个纬度,从2017年全球估值前10的独角兽公司排行来看,10家公司里中国占了5席,包括全球目前最大的一只独角兽蚂蚁金服。
“同时有公司被列入两个榜单的城市,在全球只有两个,一个是硅谷,一个就是杭州。”杭州市高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恺秉说,“所以我们这个城市正在大踏步向硅谷迈进。”
杭州有诞生“新物种”的传统
作为今年大会的主题,“新物种起源”也和独角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嘉道谷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龚虹嘉看来,许多创业公司在没有成形之前,很容易被传统眼光视为异类,但恰好是这样的“新物种”用技术和模式颠覆掉了原有行业,升级成为独角兽。
在国内创投圈,出生于湖北的龚虹嘉一直是个“神秘人”。在2017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他名列第15位,却没有在内地购买过一处房产和一辆车子。他也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但江湖上都是他的传说,尤其是17年前在杭州的那一笔。
当年,通过创业完成原始积累的龚虹嘉从深圳到杭州,目的是帮助两位在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友,陈宗年和胡扬忠创业。此前,两人一直任职于杭州52研究所,借助龚虹嘉的245万元,他们下海支起了一个“摊子”,名叫海康威视。
三位好友怎么都不会想到,这个小公司有朝一日能做到市值3000多亿的上市公司,而作为天使投资人的龚虹嘉也因此获得了2.7万多倍的回报。
“但在海康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也被视为‘新物种’。”龚虹嘉说,他至今仍记得多年前,海康威视的一个技术人员跟他转述澳洲同行的评价:“海康威视就像是外星公司落在地球上,没人能够阻挡他们。”
在龚虹嘉看来,海康威视出现在杭州并非偶然。改革开放之后,杭州就出现了诸如宗庆后、鲁冠球这样的国内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在互联网浪潮席卷国内时,又涌现了像马云这样的代表人物。
“杭州政府始终以比较包容的态度对待‘新物种’,这是很多其他城市的执政者没做到的。”龚虹嘉说,“许多一线城市可能更喜欢那些有传统优势的大型企业,杭州对‘从零到一’的新物种、新企业更青睐。”
去年,龚虹嘉多了一个身份,西湖大学的名誉创始董事。在他眼里,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物种”,“我很期待西湖大学像它的第一任校长施一公先生所说,用15年的时间,在基础研究和学术论文的排名和高度比肩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