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小贴士:
展览时间:即日起至5月15日
展览地址:西湖区天目山路402号
开馆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后停止入馆
4月23日,中国湿地博物馆 “垃圾减量·生活增靓”主题艺术展开幕,81件大型垃圾艺术作品既是对环保的致敬,也表达了一种美好的生活态度。
今年年初,中国湿地博物馆联手西湖区城市管理局、浙江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以及西湖区文新街道等,面向社会征集“垃圾”主题的艺术作品。原本以为是一场小众的征集,没想到市民报名踊跃,纷纷交来了自己设计的作品。
经过设计评审和艺术指导,最后有36组共81件在博物馆中庭和码头展出。这些作品里面,有一些是值得推广的实用设计。
来自浙江传媒学院的三位学生,从共享单车这个主题开始思考,进行了一次自行车报废垃圾创新。他们通过动手拆装一辆自己的旧车,把轮胎、车把手、车座这些结构重新组装设计,变成一个单人座椅,颇有工业风的味道。
还有一些作品,透出了浓浓幸福生活的味道。有位高阿姨,与老年大学的同学集体报名参赛。他们的作品充满想象力,鸡蛋壳、鱼骨头、螃蟹壳、桂皮、茴香、边角布料等,都是他们的素材,各种材料拼贴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艺术作品。
浙江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的四位师生,把去年浙工大的网红“小白鹅”原型搬到了展览现场。这件看起来好像是官窑的作品,竟然是用吃剩的皮蛋壳一小块一小块无缝拼接出来的。
几年前杨家牌楼开始拆迁,一位中国美术学院的学生将当年在“城中村”捡的垃圾,做成了“浮雕”装置,靠近它,还可以听到作者专门收录的各种不同的自然之声。
展览中有一面梵高的“星空”墙很震撼,它是由一张张纸卷成卷,再重新上色的。这些原本准备要扔掉的废纸,组合成了“璀璨星空”,好像在告诉人们,每个绚烂的梦想在实现之前,都会有无数次失败,这些经历不是无用的“垃圾”,相反,却成为了人生中最珍贵的财富。
除了艺术作品,博物馆还专门设置了垃圾分类科普知识的板块。本周四下午2:30,西湖区城管局的专家还将来到馆里,讲一讲垃圾分类的知识,想学几招环保实用技能的朋友,都可以来听一听。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