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余杭区黄湖镇的青波村,发现村子的东南面今年“冒出”了一片178亩的麦田。“等这季麦子收割后,我要再种上水稻和一些应季的农作物。”站在田埂间,青波村党委书记徐秋水颇为自豪。仅这片农田产出的农作物,今年就能为青波村带来25万元的收益。
“别看现在一派田园景象,原来这里可是杂草丛生、黄土朝天的荒地。”徐秋水说,把这片土地垦造成水田,村里就能享受到余杭区千亩水田垦造专项行动的政策红利,但前期要平整土地,给村民清苗赔偿,这笔费用高达300万元,而村里的可用资金不足50万元。
面对这一窘况,徐秋水找到了余杭农商银行黄湖支行,成功贷款25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有了这笔启动资金,我就有底气推进这个造田项目。”徐秋水说,今后我们会和农商行紧密合作,有了银行的资金支持,我们还要打造以“农”为景的特色观光农业,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在余杭,有很多像青波村一样的农村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为乡村建设融到了关键的资金。
余杭区借助银行等金融机构,以服务农村实体经济为方向,将更多资金配置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走出了一条助力普惠金融、服务“三农”的乡村振兴之路。眼下,以余杭农商行为代表的一批金融机构不断强化信贷资金投放,争当乡村振兴的“助推器”,成为弥补余杭农村金融服务空白的一支重要力量。据悉,未来五年,余杭农商行将新增“三农”贷款100亿元以上,全面支持“乡村振兴”。
顺应农村产权改革和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趋势,余杭在“三农”金融服务上不断有创新之举。比方说,鼓励支持余杭农商行推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推动承包土地由资产到资本转化,激活农村“沉睡资本”。
“我是余杭区第一个领到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一共贷了100万元。”在余杭区径山镇经营家庭农场的陈保华说,这笔信贷资金帮了他大忙。有了资金保障,陈保华增加了农场里猕猴桃基地的大棚设施,新建了产品储存冷库,还优化提升了灌溉系统。“在灌溉方面我就节约了人工成本70%以上,今年的猕猴桃产量预计可以提升20%,收益一定比去年好。”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