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这十年 杭师大交出一份华丽丽的科研成绩单
2018年05月11日 08:13:45 来源: 杭州日报 陈鑫 方秀芬

  教授们拼着劲做科研 学校成为各种大学排行榜“常客” 科研兴校的本土实践——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刘俊平教授(中)指导研究生实验

  “科研并非遥不可及,只要善于发现、积极投入,你就会发现,科研就在我们身边。”杭师大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该校衰老研究所所长刘俊平教授,曾对在校大学生说过这句话。

  近年来,科研之风在杭师大盛行,师生们以饱满的激情和干劲投入其中。十年间,杭师大也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做科学研究 就是要拼着劲

  来看两位文理科教授代表有多拼

  六年前,刘俊平教授曾给杭师大带来一份“厚礼”——以杭师大为依托单位,以刘俊平为首席科学家申报的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成功获得立项资助。

  这不仅实现了杭师大主持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零的突破,也成为浙江省除浙江大学外获此殊荣的第二所高校。

  如此重要的项目落户杭师大,离不开刘俊平的加盟。刘俊平来到杭师大后,一头扎进学校,扎进了他热爱的事业。以学校提供的过渡房为家,他很少回到澳大利亚与家人团聚。如今,刘俊平带着自己的科研团队以实验室为家,正全身心地投入在项目研究中,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准点。

  作为杭师大历史学专业负责人,丁贤勇教授用脚步丈量民生民情,足迹遍布浙江省各具特色的文化礼堂。他把纷繁的历史考证和生动的民间记录交织在一起,把真知灼见与个性化的研究成果融合在一起。

  丁贤勇说,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巨大创新,借助更为柔性的文化力量,创造性地重塑了农村基层社会的公共空间。

  杭师大成为各种排行榜的“常客” 来看这份含金量极高的漂亮成绩单

  作为全社会科技创新、知识创新的源头,高校更需要以创新理念引领科技工作发展。近年来,杭师大在重大和重点科研项目、科研平台、成果产出等方面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学校科研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提升。

  杭师大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学校在科研项目、团队、平台、经费、成果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多个标志性成果实现了零的突破。其中,连续三年实现科研经费快速增长,近三年科研总经费达6.71亿元。

  这十年来,在科研领域,主持科技部973、863、国家支撑计划课题15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6项,其中杰出青年基金1项、优秀青年基金3项、重点项目11项;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5项,其中重大招标项目4项,重点项目11项。重点和一般项目立项数,在省内高校中名列前茅。

  高水平论文数也在逐年上升。近三年,学校论文自然指数(NI)连续进入中国内地高校百强,在最新的自然指数中国内地高校TOP100名单中,杭师大位列第85名,在浙江地方高校中名列第3位;近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论文6篇,三年SSCI和 A&HCI收录论文数均列浙江省属高校第一。2017年,学校有82篇论文为ESI高被引论文,学校在ESI国内综合排名中列第99位。化学、临床医学两个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1%,另有植物与动物学、工程学、神经与行为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也具备了冲击前1%的实力。同时,学校共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123项,其中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6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二等奖各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91项,其中一等奖9项;其他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3项,其中一等奖3项;全国艺术类大奖8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

  另外,学校入选全国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1部、获吴阶平医药创新奖1项;1人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由于在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上的创新,而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

  杭师大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将继续围绕特色科研的主线,推动科研创新从偏重数量向数量与质量兼顾、以质量和创新为导向转变;推动科研创新从单兵作战向团队合作、以团队作战为主转变,进一步推动科研与地方服务事业发展,创建一流综合性大学。

标签: 师大;科研;教授;科学家;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自然指数;一等奖;...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