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逐梦美丽中国 桐庐奋勇当先
2018年06月05日 05:03:00 来源: 浙江在线 雷燕 唐骏垚

CshKHFsVc-aAFiVMAAKaXd0oC_g620.jpg

乡村晨雾(程杰 摄)

  逐梦美丽中国,杭州砥砺先行,桐庐奋勇当先。

  当下,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桐庐县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实干出成果。桐庐县广大干部群众多年来不懈努力,终结出累累硕果——不仅成功创成首批“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生态保护和建设典型示范区”,还被命名为“两美浙江特色体验地”。

  绿色发展是“以生态促发展,以发展强生态”,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走出一条生态、生产双提升的路子。在“生态立县”的引领下,“产业强县”的制度设计以及与之配套的改革措施紧随其后。一个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共生的“美丽桐庐”正在显露真容。

  “美丽桐庐”建设更需要全体桐庐人的参与,“全民兴县”应运而生。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桐庐有着更远大的目标:到2021年,要全面建成富春江、分水江世界级生态带,实现“一片山林更绿、一方水土更清、一座城市更美、一县百姓更富”,创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绘就“美丽中国桐庐样本”。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环境美丽多彩

  从杭州市区出发,沿长深高速行驶,在深澳互通下高速后沿溪边再开几分钟,就到了桐庐县的荻浦古村。在村内转一圈,干净整洁的马路、白墙黛瓦的民居、清澈见底的小溪、一望无际的花海、生活悠闲的村民等一一映入眼帘,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令人陶醉。

  很难想象,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脏乱差”的村子——违章建房、乱搭乱建;整个村落的水系由于疏于清理,致使村内沟、渠淤积、堵塞……

  “蝶变”就从治水开始:对荻浦古村的水塘、溪流进行清淤,使全村的水系恢复流动;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将所有农户的生活污水进行纳管,采用厌氧加人工湿地的方式进行处理;对村内池塘进行生态化改造,通过塘底清淤,引流活水,种植荷花、水草等水生植物,修复池塘的生态系统,再现了清澈的池塘水和游动的小鱼虾。同时,结合“清洁荻浦”行动,开展大树进村和美丽庭院建设,使古村容貌焕然一新。如今的荻浦村,已是一个浙江省3A景区村庄。

  荻浦古村的变化,是近年来桐庐县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的一个缩影。治水、治气、治废、三改一拆、美丽公路建设等生态环境整治与提升是重点。去年桐庐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36天,优良率达92.1%,提升1.1个百分点,总体水平为新标准(AQI)实施以来最好;全县114条主要河流全部达到Ⅲ类以上水质,Ⅰ~Ⅱ类水质河道比例达到86.7%,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3%;完成河库塘清淤23.09万平方米,新增污水管网48.10公里,对全县359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进行整改提升。自“无违建县”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桐庐县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筑536.22万平方米,腾出土地面积254万平方米,拆后土地利用率达到93.9%。

  一个个枯燥数字背后,是桐庐县在生态保护中的坚定立场——这座“中国最美县城”正在进行一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试验”。

  在这场“试验”中,最为润物细无声的,就是垃圾分类在城乡居民中的推广与普及——这是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最能体现生态保护在桐庐县的深入人心。

  先说一组数字,来看桐庐县在垃圾分类攻坚战中的治理成效:目前,全县32.3万农村人口、94个机关事业单位、36个小区全部参与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100%,分类覆盖率达到90%以上。

  桐庐取得如此成效的经验,概括起来就是两句话:源头减量化、末端资源化。源头减量化,就是在农村和县城小区通过制定相应制度实行垃圾分类,减少垃圾生产量;末端资源化,就是多元化探索“垃圾肥饲养蚯蚓”“垃圾肥种植蔬果”等施用模式,并借助科研机构力量深化垃圾有机肥研发工作,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

  有关专家指出,桐庐县垃圾治理最突出的贡献,就是“探索出一条从政府主导走向基层自治的社会治理新路径”——垃圾生产实现了从“随意投、定点投到科学投”的演变,垃圾分类从农村延伸到城市,从机关延伸到企业,如今已成一种常态、一种习惯,实现了“人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人”的双重效果,全县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正确投放率和农户收集率已达85%以上。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桐庐县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在政府主导下,一系列生态保护的举措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也渐成桐庐人民的行为准则。

CshKHFsVc-eAdL6iAAJSTPCN2Ic011.jpg

海康威视(胡军 摄)

  构建高质量现代经济体系 生态产业初显规模

  如何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的路径,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是桐庐县主政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在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之时,桐庐县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依托生态优势发展大智造产业、大健康产业、大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农业等相关产业,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

  钟山乡钟山村下畈,青翠茶山下挨着的“一处小院”,伫立于半山腰。在外漂泊24年后,王慧英回到从小成长之处,办起了特色民宿,开始了新的创业。

  生态环境好了,最直接的效应就是游客多了。桐庐县顺势而为,推进全域旅游,实现乡村振兴新突破。其中一个抓手,就是大力发展民宿经济。该县安排民宿发展专项资金3000万元,出台乡村民宿管理办法,组建民宿行业协会,着力打造有山、有水、有乡愁、有规范高质量的桐庐特色民宿,涌现出一批大众民宿和精品民宿。目前,该县有民宿床位1万余张,经营户570多家。

  不止大旅游产业,依托桐庐生态优势强劲发展的还有大智造产业、大健康产业。桐庐如何推进“生态产业化”,先来听一个故事。

  去年以来,大奇山下富春山健康城内已先后成功引进了爱唯(国际)细胞工程与再生医学产学研基地项目、郎景和健康管理中心、光华国际精准医疗中心等一大批重大项目,一个依托山水而建的“医、养、动”三位一体、拥有全产业链的大健康产业高地,正在这里崛起。

  谈及落户于桐庐的原因,光华国际精准医疗中心项目负责人刘鹏说:“从高速一拐下来像是‘穿越’了——天空迅速变得碧蓝如洗,入眼就是大面积的青山绿水。这样优美的生态环境太让我们惊喜了。”

  “生态是桐庐的根。推进生态产业化的关键,就在于充分利用生态环境这一最大优势,做好‘生态+’的文章。”如今已成为桐庐人的共识。

  “产业生态化”,除了发展的产业必须符合生态要求、与自然生态高度融合外,其发展的产业必须形成产业链和生态圈。归根结底,就是自然生态如诗如画,产业生态自成体系。

  安防产品高端制造业是桐庐大智造产业的重要一环。自来到桐庐后,海康威视已吸引杭州里德通信有限公司、杭州苏和盛印刷有限公司等一批配套项目接踵而至,形成了一条较为完善的安防产品制造产业链。

  在绿色产业建构中,桐庐正在推进“两带五区多点”产业空间布局——“两带”是推进富春江、分水江沿江升级发展,将沿线区域紧密串联、融合发展,打造两大产业发展带;“五区”则是重点推进富春江科技城、富春山健康城、迎春商务区、富春江(芦茨)乡村慢生活体验区、高铁新城“五区”平台建设,培育多个特色产业板块。力争到2021年,大智造、大健康、大旅游三大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80%以上;院士、“国千”等高层次人才达到30人以上;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用水量、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17%、23%、18%以上。

  一个绿色发展理念更好落地、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大桐庐正在重新构建。

CshKG1sVc-aAZPN3AAMlBA37FGw776.jpg

江南养生文化村

  形成生态环境保护重大机制

  生态文化深入人心

  生态环境保护是否到位,不仅是看一时一地的整治效果,更要看长久保护机制的建立——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通俗地理解,就是要让生态文化深入人心,把保护生态这颗“种子”植入每一个人的潜意识里。就像斑马线前要礼让行人这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开始都是依靠制度规范,最后成为每一位车主的潜意识习惯。

  2016年12月,桐庐县提出“生态立县”战略,这就从顶层设计上确立了生态环境之于该县的意义——是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建设“大花园”“大湾区”、融入杭州“拥江发展”的有效载体,是强化县域统筹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支撑。

  桐庐县“生态立县”战略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以人为本、富民惠民,改革创新、绿色发展,文化引领、全民参与,从多方面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让保护生态环境成为桐庐市民们日常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事”。

  有了县域的顶层设计之后,桐庐出台了一系列生态文明重大制度,基本形成源头预防、过程控制、责任追究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比如,践行“最多跑一次”改革,桐庐县在杭州市率先出台了《桐庐经济开发区(富春江科技城)“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实施方案》,制定桐庐经济开发区(富春江科技城)项目准入环境标准和环评审批负面清单,实行清单式管理,根据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的程度,推行免于环评手续、网上在线备案、降低环评等级、精简环评内容、承诺备案管理、创新环保“三同时”管理等6项措施。

  再比如,去年初,桐庐县在富春江镇率先试行环境治理工程管理ppp模式,为生态环保工作注入新活力,实现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结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

  还有,为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今年5月底,桐庐县人民检察院在该县环保局设立检察院派驻环保部门检察官办公室,从而强化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依法从严从重打击环境违法犯罪。

  更重要的是,桐庐县探索和创新“美丽基金”、“无保洁员村”、星级评比等十余种基层自治管理模式,让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各界的自觉行为,从而实现“官治”向“民治”转变。

  在分水镇后岩村,村民们自发创建了每年不少于 10万元的后岩村“美丽基金”,主要用于奖励在垃圾分类、河道保洁、环境保护中表现突出的农户。这有效提升了村民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励村民在河道管理等重点工作中“肯干、愿干、乐干”。

  从2014年开始,桐庐县以“村村都无保洁员、人人都是保洁员”为目标开展“无保洁员村”创建工作,鼓励村民做好垃圾分类、房前屋后卫生管理、河道保洁等工作。目前全县182个行政村已有40个行政村取消保洁员。

  有良好制度的规范与约束,生态文化正在渐入桐庐县人民群众的心。相信随着生态建设的持续推进,该县生态文化将成为又一张“金名片”。

CshKG1sVc-eABiE5AAL-uMdezDc872.jpg

云夕·戴家山

  【链接

  治气-2017年,桐庐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6天,优良率92.1%,相比2016年,优良天数增加4天,优良率提高1.1个百分点。

  治水-2017年,桐庐县114条主要河流全部达到Ⅲ类以上水质,Ⅰ~Ⅱ类水质河道比例达到86.7%,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3%。

  三改一-自“无违建县”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桐庐县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筑536.22万平方米,腾出土地面积254万平方米,拆后土地利用率达到93.9%。

  垃圾分类-目前,桐庐县32.3万农村人口、94个机关事业单位、36个小区全部参与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100%,分类覆盖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正确投放率和农户收集率已达85%以上。

  (本文图片由桐庐县农办、健康城管委会提供)


标签: 美丽中国;生态环境;空气质量;水质;拆违 责任编辑: 沈正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