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电影《无问西东》的人,大概都对剧中“静坐听雨”的情节印象深刻;雨与诗,大抵是诗意境界的最佳表达。
昨天晚上,在大运河边的香积寺,第二届京杭大运河国际诗歌大会暨运河申遗成功四周年纪念晚会成功举行,晚会汇集“古韵、书法、朗诵、音乐”,群星璀璨,运河沿岸六地文艺界名人以诗寄情,五国领事带来各国诗词,著名诗人、外国友人、小诗童齐聚一堂,在雨中,用最深情的诗句表达对大运河的爱。
梵音雨韵,遇见运河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项目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申遗成功四周年的日子,曾参与西湖与运河申遗的王水法来到现场,与大家分享了4年前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当时有其他国家要插队,打乱了我们的节奏,我们可以争,可以抗议,但是商量了一下后,觉得我们是来拿牌子的,不是来争‘气’的,我们是泱泱大国,就要有大国的大度……最终古老而年轻的运河征服了世界。”
这样的回味,让北京奥运会主创团队创作的著名舞蹈剧目《遇见大运河》被改编搬上舞台,该剧是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观念的艺术家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向人类文明的致敬之作,不仅展现了大运河的历史风貌,而且强烈地表达了对真实、完整的文化遗产现实命运的思考和判断,即:文化遗产的价值就在于人与自然共同完成的杰作。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经济的典型代表,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标志性工程,其衍生的大运河文化成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晚会上,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汪剑钊登台亮相,声称自己为大运河儿子,分享了他和家乡湖州、杭州以及工作地北京的情缘,并现场演绎了自己对于大运河的情感之作——《运河是一座水做的桥》。
城市创造文明,运河联通世界。运河沿岸六地文艺界名人带来诗歌串烧,更有来自美国、拉脱维亚等五国的领事带来各国诗词的精彩演绎,雨中诵诗,别有一番浪漫。
水上长城,世界窗口
大运河水,延绵流淌,千年不息。
为挖掘运河文化,打造城市品牌,运河边的六个城市联手发布“国之大运 城市有礼”。首批“运河城礼”包含浙江运河城市协作体各城市及京杭大运河最北端通州的特色文创产品,有杭州的“丝瓷系列”、宁波的越窑青瓷、绍兴的黄酒、湖州的湖笔、嘉兴的红船模型、通州的“唐人坊”等产品。作为第二届京杭大运河国际诗歌大会的衍生产品,运河城礼旨在把中国大运河沿岸城市的特色物产作为城市物产金名片,让一诗一城礼的形象深入人心。
本次闭幕晚会既是对历时两个月的京杭大运河国际诗歌大会的总结,也是对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纪念。当今的大运河已经不仅仅是交通、经济的纽带,更是运河沿线城市文化互通、礼尚往来的“水上长城”,是世界认识新时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后申遗时代,杭州将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一步擦亮这一世界认可的国家文化符号。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