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1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霍翟羿 通讯员 钟鼎文 郑斌 金焕英)“今天的菜不错啊,有卤鸭儿,我家老头子就好这口。”“这里的菜烧得越来越好了……”7月10日中午11时不到,杭州市下城区王马社区老年食堂已是一副热闹景象,面积达160多平方米的食堂,来吃饭的老人排起了长队。很难想象,就在半年前,这个老年食堂还门可罗雀,最少的时候一天用餐者还不到10人。
从遇冷到爆红,王马社区老年食堂的“重生”,得益于一次“盯牢不放”的调研。
今年3月,在下城区的蹲点调研活动中,有居民反映:社区老年食堂办得不好,老人吃得不“落胃”。听到这个意见后,下城区委主要负责人当即主动领办了老年食堂提升这一项目,并随即开启了“钉钉子”模式——短短一个多月,他八入社区,和社区干部、居民一起边讨论对策边抓落实。
如何让大家吃得舒心?工作组刚开始调研,食堂的整体规划就明确下来:必须想办法拓宽店面、自建厨房,早餐中餐晚餐都要供应,让居民吃上热腾腾的饭菜。
如何让大家吃得放心?第二次调研,工作组提出组建由居民代表组成的食堂监管委员会,全程参与监督食堂日常运营中的食材新鲜度、食用油质量、菜品定价等。
实现持久经营的门道又在哪里?工作组特意去周边街道考察取经,引入专业社会组织,把食堂沿街店面改成小吃店,“一厨两用”,用经营店面取得的利润来支持老年食堂的健康运营。
细节上也要精益求精。从油烟排放通道的设置到就餐桌椅的高度,甚至连一块“王马社区老年食堂”的招牌,工作组都考虑得很细致:“可以让社区里爱好书法的老人来题写,让大家更能体会到这是‘自己的食堂’。”有工作人员建议。
一次次的现场蹲点调研,一次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造过程中,下城区、长庆街道、王马社区累计召开工作专题讨论会、碰头会等25次,向社区老年人发放问卷1500份,充分了解老年人的需求。
5月初,一个全新的老年食堂出现在王马社区居民面前:这里窗明几净,设施完备;饭菜比以前好吃,价格也更亲民;考虑到老年人中有不少“三高”患者,食堂还专门配置了相应的饮食菜品……食堂重新开业仅一个多星期,来办理食堂卡的老人就超过500人,居民满意率高达95%。
抓住了“胃”,又抓住了“心”。在热热闹闹的就餐氛围中,工作组最近又悄然进行了第8次调研,除了回访老年食堂,还提出推进王马社区生活馆建设,这将成为社区居民的又一项“生活福利”。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