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看海宁如何演绎新时代“枫桥经验”
2018年07月16日 09:03:45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顾亦来 通讯员 王振浩 沈 鑫

  “车窗记得摇上。”“煤气要关关好啊。”“你们新来的吗?在哪里上班呀?”69岁的陈解娣是海宁市硖石街道硖北里小区的居民。每月10日,她总会约上两个老姐妹,到社区报到。穿上志愿者背心后,三位阿姨就在社区里巡逻开了。这是她们五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因为每个月的这一天是海宁的城乡防控日。

  “社区里走一圈,既能锻炼身体,还能跟邻居们唠嗑,‘运气好’的话还能抓到坏人,很有成就感的。”陈解娣乐呵呵地说,“我们每次出去都不是小队伍,浩浩荡荡的一批人,不要太壮观,海宁的大街小巷都是这种氛围。”

  2013年7月,海宁在全国创新推出了首个城乡防控日。此后每个月,都有固定的一天,成千上万的党政干部、公安民警、社会组织、志愿群众不约而同走上街头,或开展巡逻查控,或排查化解风险隐患,或进行安全防范宣传……一个城乡防控日,唤起了越来越多海宁人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

  发动和依靠群众——这是前人在上世纪60年代创造的“枫桥经验”,亦成为守护一方平安的宝贵经验。而今海宁借助城乡防控日整合全社会安防力量的创新举措早已超越社会治理本身,变成了一种城市文化,规范着人们的言行,也调整着社会秩序,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演绎出了新时代“枫桥经验”。

  让隐患在“聚光灯”下无处藏身

  7月10日,海宁硖石街道西山社区爱心教室又开课了。100多名学生把社区会议室坐得满满当当,他们是这个社区的新居民子女。“孩子放假没人管,爱心教室有志愿者给大家上课,有语文、英语等文化方面的课程,也有交通安全、文明素养方面的辅导。”西山社区党委书记金美凤说,社区帮新居民管住了孩子,家长也主动提出来社区这两个月晚上的巡逻由他们“承包”了。

  “一件事光靠政府号召,时间久了也会疲的。城乡防控日为什么能坚持五年,这个习惯的背后是大家平安感的提升。”金美凤坦言,从一个城乡防控日发端,如今海宁的大巡防内容在不断丰富,形式也变得多样。“检查卫生啦、出租房整治啦、文明城市创建啦,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时间也不仅限于每个月10日了。犯罪分子到海宁有种忌讳,满街的巡逻队啊。再者居民参与其中,对城市的满意度也变成了对自己的认可。”

  五年前,以打造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出发点,由海宁市公安局牵头,创新推出了城乡防控日活动。作为这一活动的最初组织策划者,海宁市委常委、公安局长顾照荣认为,社会安全,不仅要打击违法犯罪,更要从源头进行防范。“我们许多的刑事案件,一开始都是由治安矛盾引发的,当时我们想能不能把防控的时段提前,不要出了事以后才去处理弥补。”他说,“治安的好转,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我们希望借助这样的活动,加强社会主体的心防、自防能力,逐步培养全民的防范意识,解决源头防控的问题。”

  从最初的公安主导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提出“城乡防控日再出发”活动,再到如今的部门联动、全民共治,有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让矛盾实现了就地解决;因为高效解决了矛盾,让海宁有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因为有了更好的发展,市民的生活蒸蒸日上,最终在城市社区、基层农村逐步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村(居)民自治工作新格局。

  让矛盾在“一张网”中摊平理顺

  大屏幕实时更新着各类数据信息和视频画面,电话声、键盘声、偶尔的系统自动报警声构成了这里一年365天不变的特质:紧张、忙碌,速战速决。这里是海宁市公安局情指联勤中心。

  在深入推进城乡防控日活动中,海宁市公安局与海宁市维稳办建立了信息互通机制,重点强化对网上网下社情、案情及各类矛盾纠纷的收集,同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掌握化解工作的主动权,确保能够第一时间掌握信息,第一时间措施跟进。

  围绕“人、地、物、事、组织”等治安要素,海宁改变以前“等案上门”和“坐堂办案”的调解方式,深入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全方位、全领域、无死角排查管控各类风险隐患和矛盾纠纷,切实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调处,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同时,进一步明确网格定位、配强网格人员,最大限度整合行政资源、公共服务资源、社会资源和市场资源,构建“全科网格”“全要素网格”,提供“组团式服务”,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真正将矛盾隐患发现在基层、化解在起始、稳控在当地,确保矛盾不上交。

  “以前对排摸出的不稳定因素,以公安协调解决为主,现在各个部门都要去排,公安的归公安、卫生的归卫生,教育的归教育,‘谁的孩子谁抱走’。”海宁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马飞说。

  海宁以城乡防控日活动为抓手,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平安稳定的基础问题,着力整治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在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建立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社会应急联动救援、公共安全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进一步夯实平安建设根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让服务在“一盘棋”里凝聚人心

  车卫士、市场盾、归家宝、校平安、医管家、幸福居……一张小小的随身电子卡片看起来不起眼,却成为破案追赃、找人寻车、减少发案等的关键之匙,为海宁织就了更为紧密的“平安网”。

  “海宁义工”、“海豹救援队”、“潮乡阿哥(阿姐)”……一批又一批在城乡防控日活动中涌现出来的精品社会组织实现了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去年,海宁以同类城市全国第四的优异成绩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又率先在全省开展“三无”村社创建。今年上半年相比2013年上半年,海宁的刑事警情数下降10%,治安警情数下降43%,盗窃案件下降20%,“两抢”案件下降77%。社会安全、经济发展齐头并进。

  进入新时代,顺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海宁也与时俱进,坚持服务优先,按“精品化”目标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内涵品质。

  在海宁,凡是公安机关核发的证件一律不要求提供复印件,特别是针对群众办证量大的新车上牌、购房落户、户籍迁移等事项。

  海宁对未设置专属系统的户籍等业务建立了网上流转审批平台,用高拍仪等设备将资料录入,网上实时流转,负责人在线审批,实现对符合条件、材料齐全的户口迁移、变更更正等户籍审批事项全程网上流转审批。

  “海宁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品质生活的蓝图,群众对平安的需求层次也更高了。”顾照荣说,“未来,我们希望通过城乡防控日活动,能让全时段防控在大家心中扎根,让百姓的品质生活更有保障。”

标签: 海宁;城乡;城乡防控;社区 责任编辑: 杨静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jxnews/201807/W02018110256827982238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