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今起专家赴良渚领略中国最古老文明魅力
原计划200人实报名260多人,国际专家对良渚之行太热情
2018年09月06日 08:25:32 来源: 杭州日报 记者 熊艳

与会专家聚在一起交流。

国际专家在会议上提问。特约摄影 于大剑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这是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的演讲内容,也是写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宣传栏上醒目的一段话。

  这几天的浙江大学到处弥漫着“交流之美”——来自世界200多所一流大学的400余名知名学者专家齐聚杭州参加第四届文化遗产世界大会,共商全球文化遗产的保护大计。

  主办方向国际专家介绍历史文化名城杭州的“文化遗产”

  昨天是大会第五天,也是浙江大学主会场的最后一天。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光华法学院双聘教授、博导、副院长程乐发表了主题演讲。作为大会主办方之一,程乐教授首先向国际专家们介绍了历史文化名城杭州的“文化遗产”。

  一是杭州人心头最柔软的一汪盈盈碧水——西湖。2011年6月24日巴黎时间下午5:5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执行主席戴维森·赫本敲响了手中小棰;这一棰,代表了一个杭州人期盼了多年的结果——西湖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自此,这最珍贵的一片青山绿水被送上了世界的大舞台,成为全人类共同呵护的瑰宝。

  二是流淌千年、阅尽繁华的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始凿于春秋,至今已有2400多年历史,纵贯南北,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全长1794公里,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历史最悠久的运河;而杭州位于京杭大运河最南端,运河杭州段是运河历史古迹最丰富,文化底蕴最深厚的一段。大运河是祖先留下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台下,不少专家学者在点头。这几天会议间歇,不少专家已经抽空去西湖和运河实地探访过了。“非常美。”一位白发先生小声说;“等会议全部结束后我打算再仔细去看看。”一位来自美国的年轻学者说。

  世界文化遗产法律法规中“文化”一词为最高频词语

  第四届文化遗产大会的主题是“跨界”,而眼下全球性遗产研究热潮正伴随着一系列的跨界。

  作为一名外国语言文化专家,程乐同样也很“跨界”——他在遗产法、法律话语与翻译,以及符号学等领域发表众多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主编中国民主法律出版社的《遗产法律丛书》《网络安全法律译丛》,以及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精要》。在业界,他是很有名气的文化遗产法律专家。

  程乐摘选世界范围内文化遗产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大数据计算,这些法律法规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就是——文化。“说明文化因素在立法中占据的比例非常重。”程乐说,他还为大家介绍了中国和杭州从1990年到2017年的一些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中国保护文化遗产有什么特点?“‘天人合一’思想。”大屏幕上出现了中国的古代思想家老子和刘伯温。

  关于“天人合一”,程乐向专家们介绍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三个境界——

  境界一:身体力行保护文化遗产,为子孙后代留存文化火种;

  境界二:合理利用文化遗产资源,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境界三:深化保护理念,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众所周知,作为本届大会的分会场良渚古城成为国际专家关注焦点——与会专家学者们认真阅读良渚古城相关资料和杭州遗产地图,也观看了很多遍英文宣传片《良渚古城》;9月6日大会最后一天,国际专家们赴良渚近距离领略中国最古老文明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专家们对良渚古城的热情,让老师们感到又喜又忧:“良渚考察之行原本设定的是200人,但是国际专家们太热情了,现在报名人数已经有260多人了;所以,我们很多老师就选择不去了,把名额让给国际专家们。”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一名老师说。


标签: 国际专家;文化遗产;交流;良渚古城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