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人类最了不起的发明。“智慧城市”是为了让我们的城市更美好。
自2016年诞生以来,杭州城市数据大脑已满两岁了。从蓝本到实施,从1.0版到2.0版,全国首创、理念超前的“城市大脑”,正在从杭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不断为城市治理现代化输出“杭州方案”。
日前,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江勇赴云栖小镇调研城市大脑建设工作时谈到,“城市大脑”是杭州献给世界的礼物。
在昨天举行的“一带一路”地方合作委员会首次全体大会暨“人工智能助推城市治理”研讨会上,这份“献给世界的礼物”正缓缓打开,“杭州方案”再成焦点。
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
杭州,是阿里云技术理想和家国情怀的起点与原点,也是中国数字化浪潮的中心。阿里云机器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在他的主旨演讲中,介绍了ET城市大脑的“杭州故事”。
“ET代表外星人,也代表极端技术。”闵万里说,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是城市大脑挑战的第一个难题。现在,在它的方案治理下,已覆盖全城420平方公里,管辖范围扩大28倍,1300个城市枢纽得到优化,降低了3.5%城市交通拥堵。未来,城市有望不需要任何交警上岗。截至今年9月,ET城市大脑已经在杭州、衢州、澳门、吉隆坡等十多个城市落地。
另一边,通过“城市大脑”,还实现了特种车辆的优先调度,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是首创。
作为ET城市大脑的实践者和管理者,杭州市公安局交警局处长周为钢深有体会,“城市大脑是一个支撑我们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他说,“它赋能交通管理,以交通工程学为基础,同时把实战管理当中的经验值变为量化的现实,精准又高效地实施交通控制和交通执法行为,使我们城市的交通运行更规范、更安全。”
为全市民众节省2512万个工作日
杭州市卫计委主任滕建荣给与会者看了一段视频,这是一位想当记者的美国朋友2018年2月在杭州某社区医院拍下的。视频记录了杭州市民如何用市民卡在社区医院进行医疗、诊间结算,并通过智慧医疗,实现社区医院和大医院标准化、同质化的服务。
滕建荣十分自信地介绍了杭州通过借助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以及微信、APP、挂号网等载体,形成医疗智慧化建设,打破“信息孤岛”,助推实现医疗信息、资源共享的经验。截至目前,杭州的智慧医疗已为近1亿人次患者提供了在院内停留至少缩短2小时的智慧医疗服务,按照每天8小时工作时间计算,累计为全市民众折合节省2512万个工作日。
“我们正在用我们的理念转变思路,用智慧拓展服务,用科技改善生活。”滕建荣说,下一步,城市大脑将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互动,坚持医学有局限、服务无止境的理念,提供更多的健康优质服务。
形成“智慧城市”一体化建设
“智慧城市”,如今已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热点之一。
在会上,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首席数据工程师廖顺意分享了广州市共享单车的治理和管理经验。意大利智慧城市协会主席拉法洛·格列罗分享了意大利关于路灯有效节能、汽车泊车、图书馆有效利用等方面数字化服务公共事务的经验。韩国九里市市长安昇男则介绍了九里市推进智能城市建设和科技谷项目建设。
政府引导,全局把握建设“智慧城市”是人类城市发展史上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革命。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将起到引导、示范、创造发展环境的重要作用。“杭州方案”无疑起到了示范作用。
来自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的赵中宁教授则是带着问题来参加会议的,“我这次是来学习的,看到杭州将大数据运用到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许多地方值得借鉴。”他认为,杭州能将城市大脑运用得如此广泛,更重要的是因为杭州从上到下,形成了一个“智慧城市”一体化建设的体制机制,例如特种车辆的优先调度背后需要交通、公安、医疗、消防等不同部门协同工作、打通各部门之间的系统,让数据资源通过整合发挥价值。另外,杭州还抓住了“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以人为本,无论是交通、环境,还是医疗教育,这些垂直领域的发展无一不是从老百姓的生活出发。
百年前,伦敦向世界输出了地铁,巴黎输出了下水道,纽约输出了电网。今天,从杭州到广州,到意大利,再到韩国,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国家,用他们的智慧城市理念和智慧实践,为“一带一路”建设添砖加瓦。而作为全球数字化转型的试验场,中国杭州正在以自信的姿态阔步前行,向全世界输出数字中国的“杭州方案”。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