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一场杭州—贵阳的生命接力
65岁大伯肺衰竭命悬一线
都市快报(记者 金晶 通讯员 王蕊 胡枭峰)
浙大一院手术室,韩威力主任(中)和李洲斌医生(左)正在修剪供肺。 医院供图
“雪天,24小时急行3200公里,只为患者生的希望。”昨天下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肺移植中心主任韩威力,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让韩威力主任如此感慨的事,发生在上周末的大雪天。
65岁的温岭人洪大伯(化名),因为间质性肺炎发作住进浙大一院肺移植中心病房,当时,洪大伯的肺功能已急剧下降,病情十分危重。肺移植成为存活的唯一希望。
当得知千里之外的贵州有合适的供肺,上周末,浙大一院肺移植中心团队医生急速行动,一场连接杭州贵阳、跨越千里的生命接力,在大雪纷飞时节,温暖发生。
65岁温岭大伯确诊间质性肺炎 肺移植成唯一生存希望
洪大伯,温岭人,今年65岁,一直在家务农,身体向来不错,很少生病。抽烟、喝酒是洪大伯的心头好,40年的抽烟史,每天要抽近2包烟,喝2斤黄酒,小日子过得也算惬意。
四年前,洪大伯开始觉得喘不过气来,走点路就累,去当地医院检查,挂盐水配了点药吃吃。可症状并没有因此减轻。儿女带他去上海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诊间质性肺炎。四年来,洪大伯一直吃药治疗,但病情越来越严重,走一两百步路就喘得不行,人一下瘦了二十来斤。前两年,儿女给他配上了吸氧机。
3个月前,天刚转冷,洪大伯有点着凉感冒,紧接着,喘不上气,吃不下东西,躺在床上连翻身都困难。肺移植成了唯一希望。
听说浙大一院肺移植中心能做肺移植,孝顺的儿女赶紧把洪大伯送到浙大一院。
初次见到洪大伯,韩威力主任都吃了一惊。“患者当时骨瘦如柴,已经不能走路,而且他的肺功能急剧下降,马上要到气管插管这一步了。间质性肺炎,一旦插管,拔掉的概率就很小了。所以说当时患者的情况是很危重的,如果半个月内没有合适的供肺完成移植,他可能熬不到2019年。”
风雪无阻
急行千里获取爱心器官
2018年12月8日,寒潮席卷全国,杭州飘起雪花。千里之外的贵州贵阳,一位因外伤脑死亡的青年捐献的器官和洪大伯配型成功。
一线生机!
韩威力主任带领的肺移植团队兴奋起来,为了保证获取供体的高质量,为器官移植争取更多时间,尽管屋外气温寒冷,雪花纷飞,韩威力主任还是决定,派出两位骨干医生李洲斌和方程即刻启程,赶赴贵州评估维护供体,确保万无一失。
远在哈尔滨出差的朱曼华医师,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实时关注全国器官分配系统,等待器官分配。
泮辉医师留守医院,协调手术室、麻醉科、体外循环(ECMO)、监护室、输血等团队,做好移植前的一切准备。
而韩威力主任则坐镇指挥全局,电话、微信反复沟通确认肺源质量,光与贵阳当地医院医生联系,就打了48个电话。
12月8日下午5点30分,飞机从萧山机场起飞,飞往1600公里外的贵阳。当天的贵阳,气温零下3℃,同样遭受着低温冻雨天气干扰,飞机晚点,直到晚上10点30分左右,李洲斌和方程两位医生才赶到贵阳当地医院。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