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老师在杭二中的讲座十分精彩。
浙江在线12月2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沈蒙和 通讯员 戴欣怡)杭二中滨江校区报告厅,新少年作文大赛“名师作文课”现场,不时爆发出欢笑声。把平素高冷的学霸们逗得前仰后合的,是《中国青年报》编委、高级编辑曹林,以及他主讲的评论写作“三部曲”。评论写作的思维阀门如何打开?怎样才能防止文章跑题?写好议论文可以采用哪些训练方式?曹林将一个个例子穿插进讲座,幽默、系统地讲述了如何才能写好议论文。
高中生们的课后感想普遍是:精彩,实用。
段子满天飞的讲座
哈哈大笑后又觉得超实用
台上,曹林说:“小孩子经常挑食,为什么大人就不挑食?因为说孩子挑食的都是大人,如果让小孩发言的话,真相就是:大人都买自己喜欢吃的,怎么会挑食呢?”
台下的高中生们顿时“哈哈哈哈……”
这位著名媒体人的作文课,段子特多,每一个都暗藏深意,为他接下来要分享的写作观点做铺垫。比如“挑食”,他想表达的其实是思维对写作的重要性:“思维是写作的阀门,阀门没开,只能硬编;只有打开阀门,写文章才能一气呵成。”
怎样打开评论写作的思维阀门?找出“缺席者”,即沉默的声音。“就是要跳出惯性思维,发现新闻里缺席的声音,看到事情的另一面。”曹林解释说。
例如,深圳有位校长每天站在校门口,让接孩子的家长把书包给孩子背。这条新闻引起热议:家长该不该帮孩子背书包?这么做到底是“培养自理能力”,还是反映出“小学生学业负担太重”?争论双方各执一词。
曹林却留意到,讨论者都是家长,最重要的一方——孩子始终缺席。于是,他在评论文章中写到:“比起生活自理,更重要的是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我选择,大人们说的‘为孩子好’,很多都没听取过孩子的意见。”
新闻事件中缺少的声音,通常会成为思维盲区。曹林认为,找到“缺席者”,不光是为了让观点新颖,也是为了甄别自己在思维过程中是否“被套路”。
“英雄枯骨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这话常在朋友圈出现,很多媒体赞美科学家的时候,都喜欢“吊打”明星,认为科学家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热度却远不如明星。“但科学家会这么认为吗?科学家会拿自己的收入、影响力去跟明星比吗?科学家需要媒体围着转吗?”曹林一连三个反问,让现场高中生陷入沉默。
“这么一想就会发现,这些新闻都是其他人代替科学家发言,是媒体、营销号需要的热度,是对科学家身份的消费。很多科学家不仅不需要关注,很多时候还刻意避免干扰。”后来,曹林对此写下评论文章《对不起,科学家不需要那种垃圾热度》。
把自己调到“杠精”的状态
写文章时就特别有表达欲
思维打开后,写评论就顺畅多了,曹林写评论很快,有思路以后半小时就能完成,但他坦言:“也不是像自来水一样说来就来,下笔之前的构思就得花一小时,要找准评论的‘抓手’和‘基准线’。”
曹林写评论有一个习惯,先定标题再下笔。“标题就是一根缰绳,避免你天马行空。高中生要写的议论文和评论一样,要围绕中心写,不然就会散。我所说的‘抓手’,就是用一句话表达观点,提纲挈领。”
他举例说明:扶贫是常见话题,但白岩松的三“zhi”观点让老问题有了新意——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智”;扶贫先扶“制”。一个稳稳而有亮点的抓手,能够收敛思维,让评论层次清晰、纲举目张。
抓手和思维发散相对,思考问题时,人往往会有很多碎片想法,但找准抓手后,梳理想法时就要“做减法”。曹林强调:不要尝试在一篇文章里表达多个观点,通过抓手把其中一点讲清楚就行。
去年夏天,桂林一家米粉店老板送孩子上清华读书,高调贴出“歇业通知”。“这条新闻下面的回复大概分几类:积极的,比如读书改变命运;一惊一乍的人会说,‘我又相信读书了’;还有一部分受‘丧文化’影响的,就会说‘上了清华,然后呢’。”曹林在写评论时,确定将“共情和分寸”作为抓手,自然就舍弃了比较“丧”的观点,整篇文章旨在告诉大家,要“活出让爱你的人因你而骄傲的模样”。
相反地,假如事先没有找好抓手,就会因为思维发散而过于关注细节,忽略整体表达的意图,结果“跑偏”。比如前段时间“最美通缉犯”上热搜,就是媒体聚焦跑偏的典型。
高考作文最怕偏题,如何才能像曹林所说,找到“稳稳而有亮点的抓手”?曹林建议,站在他者观点的肩膀上考虑问题,也就是找到评论的“基准线”,然后在基本共识基础上往前进一步。
“我给学生上课时做过调查,什么时候你会有表达冲动?很多学生都说是在和别人‘杠’的时候。所以,写作时把自己调整到‘杠精’的状态,就会有表达的兴奋感。”曹林说。
观点要跳出身份限制
看新闻应多刷评论
在高铁上,年轻小伙和一个抱着孩子的母亲发生冲突,你会偏向于谁?两人发生冲突仅仅是因为小伙在车厢吃泡面,女方觉得气味重,这时你又会站谁?假如小伙吃的不是泡面,而是榴莲呢?
上述三种情况,不少人都会下意识地把自己代入,“假如我是带着孩子的母亲”、“假如我是肚子正饿的乘客”、“假如我坐在一个吃榴莲的人身边”……立场也随之不断改变。
曹林又问在座学生:“新闻里说学生和老师起冲突时,你们站谁?”不少同学在台下喊,当然支持学生。
“如果后来发现,那个学生是某公安局长的儿子呢?”曹林说,台下立即陷入了沉默。
由此可见,文章切入的角度有多重要。 “人们总是习惯同情弱者、把责任推卸给外部环境等,新闻反转之所以时常发生,就是因为‘吃瓜群众’容易被情绪牵着走。”他说。
宣传尤其要注意角度,不光要注意宣传的切入点,“作为宣传者,自己不能有太强的代入感,就像沉迷于自拍美颜一样自我感动,用力过猛从而成为‘高级黑’。”
曹林说自己经常到所住小区游泳池游泳,老是忘戴泳帽,自然被管理人员阻止。“前面几回,他都跟我说自己多么多么辛苦,我这样的行为给他带来多少不便。可我下次还是会忘记戴泳帽。”曹林说,前几天他又忘了戴泳帽,结果管理员说“以后最好戴帽子,游泳池的水对头发不好”,“这是从游泳者的角度说的,我一下就听进去了。”
“所谓换位思考,是要把自己换到不舒服的位置去思考。当你是学生时,尝试从老师角度想问题;当你是患者,尝试医生的角度。”曹林说,“看问题不能依赖惯性思维,而是要寻找不同的角度。高考作文的竞争,就在于切入的角度。”
曹林给大家展示了一张青海湖景区的新闻照片,蓝天白云下垃圾成堆。“很多人一看到照片,立马就会想到游客素质太差。但是换个角度想,不可能所有游客素质都差,垃圾都成堆了,景区管理是不是也有问题?游客买门票的钱,都花在哪里了?”把矛头指向管理,景区会很快解决问题,把矛头指向游客,问题就走向抽象层面,基本无解。
如何训练从不同角度观察的能力?曹林建议上网多看新闻,尤其要多看网友的评论,“光看新闻会陷入庸俗的套路,而网友能提供多元视角,评论区才是新闻观点交锋最精彩的地方。”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