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蔡骏:即便是写传统文学,也有我的标志符号
2018年12月24日 08:23:20 来源: 杭州日报

  蔡骏的作品是伴随着很多80后、90后的阅读历程的,自22岁起,他开始将脑海中的恐怖悬疑献祭世人,探索过地狱十九层的秘密,揭示了社会矛盾中人性的黑暗。他出版了30多部中长篇作品,累计销量破1400万册,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如今,年届不惑的蔡骏,想带众人一同回到那个如无尽之夏般的青春。

  23日下午,他带着他的新书《无尽之夏》来到杭州与读者见面,这一次首次尝试“青春+文艺+推理”题材的转型,不过他更多地想展示城市的记忆与自我记忆的混合,“里面有很多自己成长的投射与怀念”,对于未来的创作,他说,可能会更多地往传统文学的方向去行走,但一定会抱有自己的鲜明烙印。

  从2001年到今天,蔡骏创作了三十多部长篇小说,几乎全部是悬疑小说。“我觉得一直有很好的创作欲望,还有重要的一点是,我一直对自己不满足,永远处于一个还能够做得更好的心理状态,所以会对自己有越来越高的要求。”

  蔡骏认为,平日所见的新闻和故事,都可以成为文学的素材,而自己随时随地可能都可以写,比较容易进入写作状态。新书就是非常现实的一个题材,《无尽之夏》将时间设定在了香港的回归前夜,一位中学老师突然失踪,她的学生推理出老师被绑架到了崇明岛,于是,六位学生结伴,决定在台风登陆的前夕跨过黄浦江,拯救老师,也拯救自己迷茫的青春。

  “虽然说是披着一个悬疑犯罪的外衣,救老师的外衣,但实际上我是想写一个少年的勇气之旅。他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自己,救赎了自己。”他说《无尽之夏》缘起于2014年他创作的《最漫长的那一夜》系列小说,那是以上世纪9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的一系列故事。《无尽之夏》是当年遗留下而未写成的素材。2017年深秋,蔡骏重读了斯蒂芬·金的《死光》(英文原名《it》),这个发生在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美国东北小镇的故事,让他从抽屉里翻出了三年前的故事。

  他书中的上海市区和崇明岛,一边是城市的中国,另一边是乡村的中国;香港回归的1997年,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那一年恰好是一半,也很有意思。”

  蔡骏在这本书的写作中穿插了很多真实的历史事件,也融入了很多个人的生活经验。“画画,学素描,乐器,当时的苦闷烦恼都写在了这本小说里。”他说,“可能这是我所有作品当中真实度最高的,最充分调动了个人记忆的一部作品。”

  这本书对他的另一个意义在于,看作是一个转型之作,从首发渠道就可以看出来,最早成名时小说都是在网上,而这本小说的首发渠道是在《收获》杂志,“以后的创作会更偏向于文学性,但和传统文学不一样,一定会带有个人烙印,会有非常悬疑的故事与气氛渲染。”

标签: 悬疑;作品;青春;无尽之夏 责任编辑: 洪慧敏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