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影响西湖颜值的“青苔”又来了 但其实这是个好现象
2019年03月21日 09:13:29 来源: 青年时报

  它叫颤藻,恰恰表明了西湖水质清澈,打捞它的“持久战”要进行到四五月

  往年猖獗的它今年在茅家埠水域败下阵来,多亏了湖底的沉水植物

  青年时报(记者 周淳淳 通讯员 张梦思)

  气温回升,西湖转眼就要进入“最美时节”。但在小南湖、浴鹄湾、乌龟潭等湖西水域部分湖面上,漂着一团团黄绿色的“青苔”,特别影响颜值。

  湖西水域可是出了名的水质好,为何会有“青苔”?别着急,西湖水域管理处工作人员表示,这不是脏东西,而是颤藻,恰恰是西湖水质清澈的象征。每年春天,这些黄绿色絮状物就会准时准点“现身”,愁坏了清卫保洁师傅。

  但之前发展“猖獗”的颤藻,今年却在茅家埠水域败下阵来,原来是湖底长势好的沉水植物帮了大忙。

  颤藻只出现在干净水体

  是西湖水质清澈的象征

  颤藻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晰看到它细薄的丝状构造,在水中,藻体内分泌的胶状物质会推动丝质,做有韵律的颤动。颤藻是一种自养型生物,没有叶绿体,但会进行光合作用,因为它的细胞里含有光合色素。所以当水质足够清澈,阳光直照湖底,栖息在湖底的颤藻就借助光合作用,得以大量繁殖,并相互缠绕。颤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形成大量细小气泡,它们成群聚集在颤藻形成的絮状物之下。当气泡达到一定数量,就可产生足够的浮力,顶起絮状物往湖面运动,这时颤藻就漂到了湖面上。

  颤藻是一种有“洁癖”的藻,只出现在干净的水体中,一旦水质变脏,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2002年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启动之前,西湖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高,湖水流动性差,水体透明度低。所以,西湖的湖面上,半点颤藻都没有。2003年西湖引配水工程的建成投入运行,小南湖的水先清了起来,颤藻最早便“萌生”在了这里。随着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的持续深入推进,湖西水域也开始出现了颤藻的身影。

  沉水植物在茅家埠水域长势好

  挤掉了颤藻的生存空间

  西湖水域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受到连日降雨的影响,颤藻来迟了些,以往颤藻“猖獗”的茅家埠水域,今年却少了。而这靠的就是湖底茂密的沉水植物。

  西湖湖西开始尝试生态修复实践是在2010年,当时种下了11.8万平方米的沉水植物,包括苦草、菹草、狐尾藻、金鱼藻等,还能自我扩繁,目前这片水下森林面积已达到31.7万平方米。

  眼下,就数茅家埠水域水下种植面积最大,沉水植物长势最好,小南湖、浴鹄湾以及乌龟潭水域目前的沉水植物还不够强势。

  “沉水植物长势好,挤掉了藻类生长的空间和养分,强势的沉水植物抢得地盘,颤藻就落败了。茅家埠水域沉水植物之所以长势好,是因为这一带水流比较温和,而小南湖、浴鹄湾以及乌龟潭水域都有西湖引配水工程的进水口,水流快、急,加上底质硬等客观原因,沉水植物还不够‘强壮’。”西湖水域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介绍,沉水植物弱了些,颤藻就有了抱团诞生的可能。西湖生态治理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短时间内,想要颤藻在西湖里“销声匿迹”是不可能的。

  “机械+人工”双模式捞颤藻

  “持久战”要进行到四五月

  春天以来,清卫保洁师傅又开始了忙碌的打捞工作。颤藻是絮状的藻团,一碰就散,打捞难度极大,但经过几年摸索实践,现在西湖颤藻的打捞已经是“机械+人工”,双管齐下模式。

  清卫保洁师傅驾驶漂浮物收集器,这是一艘伸着两只长长“触角”的“怪船”,船往前开的同时,触角围拢来,藻团们被揽进怪船的怀里,“吃”进肚子,怪船食量大,战斗力很强,清卫小船同时上场,负责对付零星分散的颤藻团,跟在怪船后面清捞收尾,保洁师傅还要手持超细网兜,手动“捡漏”。这场跟颤藻的“持久战”,要进行到四五月。

标签: 西湖;沉水植物;水质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