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西湖区名校集团化20年:让优质写满西湖大地!
2019年04月11日 09:14:13 来源: 都市快报

  就在明天,以“优质共生”为主题的集团化办学再出发全国研讨会即将在杭州召开。作为本次会议的承办方西湖区有底气说,他们是先行者、实践者和引领者!

  1999年,杭州西湖区率先在全国开展集团化办学的实践探索。从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到组建“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再到推行“全域优质发展下的‘名校+’模式”,20年来,西湖区一直在探索名校集团化办学战略,让名校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裂变和蝶变,让西湖区土地上的每一所学校都拥有持续向上生长的力量。 记者 姜晓蓉 通讯员 西教

  优质教育总量持续快速扩增 20年脚步不停歇,历经三阶段迭代创新

  20年一路走来,西湖区的名校集团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1999年到2010年,探索“名校+新校”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重点解决区域城市化快速推进中优质学校的配套问题,这是西湖区名校集团化的1.0版。这个阶段,求是小学与竞舟小学、星洲小学实施名校连锁办学,成立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后来又发展成立了十三中教育集团、西湖小学教育集团、闻裕顺学前教育等公办基础教育集团。

  从2011年到2016年,推进“名校+弱校”的紧密型教育共同体模式,重点解决城郊地区相对薄弱学校的发展困境问题,这是西湖区名校集团化的2.0版。西湖区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2011年,为了破解城郊片相对薄弱学校的发展,实施名校带相对薄弱学校的紧密型教育共同体,首批组建“杭十三中教育集团-周浦中学、杭十五中教育集团-袁浦中学、保俶塔实验学校-西湖第一实验学校、学军小学-转塘小学”四个紧密型教育共同体。

  2017年至今,西湖区开启全域优质发展下的“名校+”模式,重点解决全域优质教育资源配置问题,这是西湖区名校集团化的3.0版。2017年后,西湖区开展多校共融的集团化办学新探索:“名校+”模式不断推陈出新,集团化办学持续“升级”,形成了“名校+新校”“名校+普校”“名校+偏远学校”等多种模式,西湖的城市建设发展到哪儿,配套的优质教育资源就提早输送到哪儿。

  这些年,西湖区名校集团化的使命非常明确: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更有质量的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实现全域优质发展……如今,名校集团化办学已经成为西湖教育的一张重要金名片,并且为杭州市、浙江省乃至全国集团化办学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优质教育资源走向城市热点开发区 312平方公里全覆盖,重点向之江、蒋村、三墩区块拓展

  西湖区是人口导入区,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是城区名校多,新区新校多,还有部分城郊学校。近些年,西湖区教育局提前布局,向之江、蒋村、三墩板块输送优质教育资源。

  先把目光转到之江板块。之江作为拥江发展核心区块,与之相适应的教育配套是区域高起点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构筑优质教育生态的必然需要。近几年,之江区块的新学校,起点都很高。从学军小学之江校区到文三街小学定山校区,再到去年投入使用的求是教育集团之江二小,都是西湖区名校集团化的“名校+新校”的生动实践。

  学军小学之江校区依托周边的中国美院、浙江音乐学院,在整个之江区块中保持着领先水准。之江校区的快速均衡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农村学校的转型升级。转塘地区的老百姓对小学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原来在外面上学的孩子纷纷回流。

  由于历史原因,之江板块之前还有一批相对薄弱的学校。从2011年开始,在西湖区教育局的统筹安排下,形成首批“学军小学-转塘小学、杭十三中教育集团-周浦中学”等四个紧密型共同体。以学军小学和转塘小学为例,这个共同体由学军小学派出6—8人的管理团队到转塘小学工作,由学军小学校长室成员到转塘小学兼任校长,上级行政部门对两所学校实现捆绑式考核。这几年,转塘小学各方面的发展势头都很好,两次出现在美术类和音乐类优秀组织奖的榜单里。

  再来看看蒋村板块学校布局的迅速优化。这几年人口导入量越来越多,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之前,蒋村地块学校比较弱,只有西溪实验学校和蒋村幼儿园两所学校。2017年开始,西湖区教育局加快布局,先后有10所新学校投入使用,不少新学校采用名校集团化的形式办学,比如行知二小、文溪中学、十五中崇德校区、紫金幼儿园等等。采访中,一位校长说,这几年,蒋村地块的生源结构也在逐步优化,整个教育资源的布局也得到不少家长的认可。

  西溪实验学校,很长时间以来是蒋村唯一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历史悠久,2018年刚过完110周年校庆。2011年,西湖区教育局开始尝试“名校+弱校”的紧密型教育共同体模式,2012年,求是教育集团和西溪实验学校结成紧密共同体。现任校长林芳,当时是求是小学的骨干教师,她和其他五名老师一起来到西溪实验学校。林校长说:“当时我们一共来了六个人,有三位校级领导,三位骨干教师,我们完全接管了小学部,管理体制和求是共融共通。”紧密型教育共同体的成功实践,也让西溪实验学校发生了“蝶变和裂变”。

  蒋村地块还有一所很受家长关注的学校是文溪中学。文溪中学从2017年9月开始招生,这两年,学校在积极探索“名校+”模式。校长李胜建说:“学校也积极借助十三中、十五中、翠苑中学、保俶塔实验学校等名校资源,让教师队伍的结构更加优化。”平时的教研活动,文溪中学的老师会和十三中、十五中的老师一起教研备课,同时还尝试和“名校”互换教研组长。李胜建校长说,“名校+”模式,给了学校更大的发展空间,只要是最佳发展形态,教育局都认可并且给予支持。

  山水学前教育集团是一个在十年的时间内快速成长的新集体,母体山水幼儿园创建于2004年9月,为浙江省一级幼儿园、杭州市特级幼儿园。为了让优质的办学资源可以服务更多的家庭,2009年4月集团成立。目前,山水学前教育集团有三个幼儿园,分别是山水幼儿园、蝶园幼儿园、莲花街幼托园。园长葛玉芳说,幼儿园实施一体化管理,高标准办学,各下属幼儿园既紧密结合,又各具特色地开展教育管理活动。

  三墩板块教育发展形成优质均衡局面。在几个区块中,名校集团化进入较早,学校发展得也相对成熟。现如今,学军小学、求是小学、文一街小学、文三街小学、保俶塔实验学校等已经全面落点三墩。

  2008年,学军小学紫金港校区正式开办,经过11年的办学,学校在整个三墩板块的影响力比较大,在学科表现、体育、艺术、科技比赛中均名列前茅。

  文一街小学在三墩板块的政苑校区和秀水校区,这几年发展很快。校长潘国根说,政苑校区和秀水校区这两年在一些方面的表现超过了本部,名校集团化发展起来的新学校,缘于母体、优于母体、超越母体,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也说明这个模式是成功的。这个过程中,也遇到过难题,比如如何把骨干老师派出去。潘校长说:“我在全校教师大会上告诉大家,文一街小学最优秀的老师不一定在本校,老师们去了新地方,发展学校,也成就自己。”

  保俶塔申花实验学校原来是保俶塔实验学校的一个校区,去年开始成为相对独立的学校,校长为浙江省特级教师金戈,脱离母体后发展也十分稳健。

  新区优质教育资源开始反哺城区。前几年,西湖教育紧跟城市发展步伐,从城市走向开发热点区。而现在,名校集团化办学开始反哺城区,补盲点、看弱点,逐渐填补空白区域。在西溪板块,原杭师大图书馆区块正在改造中,将建成一所24班的小学,这所学校将由文一街小学接管。

  西湖边的北山街道区块,2019年一所新的公办幼儿园即将落地,破解街道入园难的现状。这所公办幼儿园将由枫华府第学前教育集团接管。园长蒋蓓说:“枫华府第学前教育集团也是名校集团化的成功实践,在城西深耕十年后,如今回到城区。接管这所幼儿园,我们也很有信心,一定会将其办成一流的优质幼儿园。”

  探索全域优质发展下的“名校+”模式 2个维度深探索,形态拓展和内涵延伸让学校更具活力

  “名校+新校”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和“名校+弱校”的紧密型教育共同体模式搞得有声有色,西湖区也开始思考集团化办学的新方向。从2017年开始,西湖区开始探索全域优质发展下的“名校+”模式,解决全域优质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名校+”在形态上可以有哪些延伸?两年多来,西湖区先后作了这些尝试。

  开启“名校+民校”。2018年,之江实验中学开始招生,踏出了“名校+民校”的第一步。之江实验中学陈竹根校长是原保俶塔实验学校校长,他在保俶塔实验学校倾尽心力打造九年一贯制课程体系,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陈竹根到之江实验中学担任校长,探索“名校+民校”的集团化办学模式,一年多下来,学校也建构了一套“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的课程体系。

  和浙大幼教中心共办幼儿园。西湖区教育局充分发掘辖区高校资源,与浙江大学幼教中心合作,创办浙大紫金港幼儿园,推动西湖学前教育多元化发展。紫金港幼儿园园长邬晓艳说,浙大幼儿园有66年的办园历史,合作办园后,借助西湖学前教育的优势,在师资培训、管理模式、配套资源等方面有了更多的交流,也为浙江大学创建双一流打造更加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这是“名校+”模式的另一种尝试。

  少年宫实施集团化办宫。2018年,西湖区青少年宫的西溪宫、之江宫先后投入使用,和原先就有的三墩宫形成了“三宫鼎立”的态势,也形成了“集团化办宫”的新模式。西湖区青少年宫主任王青说,为实现集团的“内涵式”发展,在集团管理、师资建设、课程开发和资产运作四方面寻求路径,不断探索与实践,努力打造智慧少年宫,让素质教育惠及区域内每位青少年。

  和市优质高中合作办学。今年9月,西湖高级中学将全面接管保俶塔美术高中。校长王靖宇说,保俶塔美术高中的美术特色一直做得很好,加入西湖高级中学后,西高的特色会更加优化。而西高的文化课力量比较强,也给保俶塔美术高中注入优质的管理、文化课教师队伍等。除了跟区内的学校合作,西湖高级中学还将尝试和杭城名校合作共融,合作办学,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这种合作方式也是集团化办学另一种全新的尝试,在杭州也是首次。

  除了形态上的拓展,名校集团化的探索也在内涵上作延伸,“名师+”和“项目+”模式都是典型代表,从更加宏观的层面拓展名校集团化的外延。

  “名师+”模式。最近,西湖区教育局完成首席教师项目制工作室成员招募,西湖区学科联动研究机制全面启动,共593名老师参与。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王理说,西湖区对名师的培养比较系统,这次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名师培养进行了升级。和之前的模式相比,每个首席项目制工作室都有自己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向,根据项目研究指南认领研究项目,把工作室研究的方向确定下来了,两年一期。首席项目制工作室在各个学校招募教研组长或者校级学科带头人,每个工作室5-7人,把更多的老师纳入到研究中来,给老师们搭建平台,在全区形成学术研究氛围。

  另外,西湖区正在尝试名校集团化的另一种“项目+”模式。名校集团化相对成熟后,如何激发相近片区学校的活力?这是放在西湖区面前的又一个问题。西湖区教育局局长马冬娟说:“学校发展必须要激发活力,构建发展的动力系统,必须花力气在关键点上。”

  这几年,西湖区的做法是片区内的几所学校,以项目为龙头,组成一个共同体,学校一起进行项目研究,攻克薄弱点。去年,紫金港中学、翠苑中学、三墩中学组成了“三校联盟”,三所学校的研究项目是“分层走班教学”,三所学校会发挥自己的优势,一起攻克这个难题。“分层走班教学”的具体做法是学校在―个年级内的某些学科上,将学生分成二至四个层次,组成新的学习集体,进行走班授课。

  接下来,西湖区教育局将要出台学校分层评价机制,启动校际差异化评价,让学校的发展更有动力、更具活力,这也是推动名校集团化有序发展的重要动力系统。

  西湖样本,在传承中优质共生, 在差异下和谐发展

  这几年,名校集团化办学不断升级,让越来越多西湖区的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名校资源。西湖区的名校集团化在挑战中前进,宗旨一直是尊重实际,解放思想,真正能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快速扩增。局长马冬娟说:“在探索名校集团化的过程中,我们尊重每所学校的发展实际和办学特色,鼓励学校多尝试多创新,积极探索多种‘名校+’模式,让名校集团化走得更好更有实效。”

  前进中,也伴随着思考。这些年,外界对名校集团化的评价,除了肯定,也有一些担忧:名校集团化会不会出现牛奶稀释的现象?校区多了,对母体学校的提升有没有影响?学校办学模式会不会同质化?

  西湖区教育局副书记、副局长汪培新担任学军小学校长时,亲历了名校集团化。汪培新说,不论是名校办新校,还是名校和薄弱学校建立共同体,都不是一所学校去领导另外一所学校,而是各个校区或学校在统一的价值引领下,实现平等并行而又自由地发展。在学校之间的合作过程中,尤其要尊重学校的历史,尊重学校发展的主体地位,合作的重要基础是两情相悦的情感基础。

  西湖区在20年的集团化办学过程中,竞舟小学、星洲小学、嘉绿苑小学、西溪中学、文理小学、紫金港中学、保俶塔申花实验学校等走上相对独立办学之路,成为区域内的新优质学校。作为教育集团内的各所学校达到一定的办学品质以后,从集团里面分离出去,可以更好地促进学校发展。从学校培育上来说,这也是集团化办学的成果之一。

  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学校什么时候分离好?怎样分离?汪培新说,当教育集团内的学校(校区)已经在老百姓心目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在服务区内已经获得了较高的认可度,就可以分离,分离后学校就会享有更大的办学自主权,继承原有教育集团的文化,创造性地推进学校办学,也许一所新的名校又会诞生。

  西湖区教育局局长马冬娟说,分离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西湖区是教育强区也是发展大区,还有很多新学校需要名校去带动,名校集团化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可以构建更好的教育发展生态,为下一轮的名校集团化集聚更大的力量。

标签: 集团化;西湖区;名校;办学;学校;实验学校;幼儿园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