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印藏”93方印章印屏之一
印藏拓片跋文:“同社李君叔同,将祝发入山,出其印章移储社中,同人用昔人诗冢书藏遗意,凿壁庋藏,庶与湖山并永云尔。戊午夏叶舟识。”
在这春芳明媚、草长莺飞的四月,西泠印社孤山李叔同“印藏”原印展在孤山后山路10号中国印学博物馆一楼展厅开幕,展览持续到5月6日。
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俗名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他于1880年10月出生于天津桐达李家,194210月圆寂福建泉州。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叔同,别号漱筒,共有李息霜、李哀、李翁、李婴、李欣、欣欣道人等40多个名字。
李叔同少年成名,“二十文章惊海内”,是那个时代最有才华的天才之一,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他早年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其创作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送别歌》)传唱至今。他也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均出自他的门下。1912年,他到浙江两级师范学校任教,就此开始与西泠印社创始人叶为铭、王福庵等人的艺术来往,1914年成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1918年农历七月十三日,李叔同经叶为铭推荐,在虎跑寺大护法、西泠印社创始人丁辅之介绍下,披剃于虎跑寺,取名演音,法号弘一,后成为一代高僧,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李叔同出家前,将艺术创作和日常用品分赠身边,其中将93方印章赠给西泠印社。为此,叶为铭仿昔人“诗冢”、“书藏”遗意,在孤山鸿雪径的石壁上开凿庋藏,外覆尺余见方的石碑,镌阴文小篆“印藏”二字,六行隶书跋文记述了“印藏”的深意,“庶与湖山并永”。
李叔同出家后,1923年为孤山遁庵左侧建造的阿弥陀经石幢书写了经文,1924年建华严经塔时,叶为铭又请弘一法师撰书《西泠华严经塔写经题偈》,镌刻于塔上。
45年后的1963年,在西泠印社六秩庆祝前夕,印社同人恐印藏壁龛年久泐损,特起出93方印章(96个印面)作为文物收藏。经清点,这些印章中有李叔同自镌白文“文涛长寿”印章1方,其余的既有西泠印社创始人王福庵、叶为铭为李叔同所作,也有早期社员经亨颐、费龙丁、王匊昆等人之铁笔,亦有当时名家如徐星州、陈师曾、夏丏尊、李苦李等人之刻赠,印文内容均系李叔同的姓氏、别号、斋号,为他本人的常用印,此外还有李叔同担任社长的“乐石社”师友在西泠印社举办春秋雅集为其创作的印章。印章的边款内容信息量丰富,是李叔同金石篆刻朋友圈的见证,也是海内外对李叔同研究的重要资料。
本次展览展品全部为西泠印社所藏,除93方“印藏”原印和上世纪60年代制作的四条印屏外,一并展出王福庵家属捐赠的李叔同赠王福庵书法,2018年115周年社庆之际社员陆镜清捐赠的二件李叔同收藏作品,其中李叔同朱笔跋文“戊午仲夏演音将入山,检奉西泠印社”,与“印藏”记事相互印证,见证了李叔同与西泠印社的深厚情缘。
从绚丽至极到归于平淡,“印藏”的1918年是李叔同人生的转折点。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为世人留下数不尽的精神财富,正如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西泠印社第五任社长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