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给了年轻人又一个可以“犯懒”的理由——瞄准需要下班做饭的都市白领,互联网巨头们开始“卖菜”了。
“生鲜电商”已不是个新名词,但眼下,有别于盒马鲜生、超级物种主打海鲜、每日优鲜专注水果的定位,互联网电商们想做的是“手掌上的菜市”。
年初,美团就在北京试水“美团买菜”,上个月,阿里旗下盒马鲜生抢滩上海开起了“盒马菜市”,近日,于杭州召开的2019阿里本地生活生鲜伙伴大会上,口碑饿了么又与“叮咚买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将建立全新的生鲜开放平台。
线上买菜的增长引擎是越来越懒的年轻人
“如果每天下班不用买菜,那我还是愿意在家自己做饭吃的。”对健康卫生和时间成本进行考量后,刘丹阳开启了刷手机“等菜上门”的生活。
半斤鲜活白米虾、一斤春笋、八枚土鸡蛋、三颗小青菜共计40.78元,扣减平台补贴的15元,刘丹阳付了25.78元。“家门口的菜市场我不经常去,我也不知道App上购买是不是比菜市场便宜。”很多像刘丹阳这样的90后对价格敏感度不高,“品质和包装还可以,虾送过来的时候还活蹦乱跳,蔬菜也挺新鲜的。”
当天,记者在中河农贸市场询问了几家摊位,得知春笋7元/斤、皮皮虾68元/斤……不论是蔬菜还是海鲜价格都与App持平,在App提供优惠补贴的情况下,互联网上的菜市场更占价格优势。
每天傍晚都是“叮咚买菜”的外卖小哥李论最忙的时候:“每一趟我都要送近20户的蔬菜生鲜,下班高峰我要连送3趟,把菜带给附近60多户人家。”李论负责南肖埠一带的配送,他说,仅凯旋门小区高频次下单的客户有二三十位,“基本上是年轻客户。”
即便凯旋门小区离附近菜场不到100米,80、90后们依然选择在家刷手机买菜,在菜品的价格和品质相差不大,甚至性价比更高的情况下,还有出门去菜市场和大爷大妈抢菜的必要吗?
比拼新鲜度和时效性的秘诀:“App+前置仓”模式
在互联网浪潮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不会满足于高性价比,他们要的还有速度——想到了就要马上拥有。年轻人即时消费的需求是市面上的“卖菜”电商们需要快速响应的。
在杭州,目前崛起速度最快的菜场玩家“叮咚买菜”就采用自营模式,采供销一体化。“我们都是在自己的仓库取货的,附近新业路上就有1个,离用户1公里左右,这样的仓库江干区差不多有20个。”外卖小哥口中的“仓库”就“潜伏”在居民区附近,有人负责接单、有人负责配货、有人负责送货,从App下单到送货上门平均在30分钟。
这样仓储、分拣、配送于一体的门店正是当下非常时髦的“前置仓”。“供应链复杂一直是生鲜创业的难点,对‘卖菜’来说尤其——把仓库的位置越往前推、离消费者越近,用户使用App下单后收货的时间就越短,也就保证了新鲜度与时效性。”电商人士分析说。
《生鲜电商发展趋势报告》显示,从2012年至2016年,国内生鲜电商市场规模从40亿元增至950亿元。而2018上半年,生鲜电商交易规模已达1051.6亿元。足以见得,得生鲜者得天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线上卖菜的App包括叮咚买菜、买菜呗、每日优鲜等已多达50家。可以预见,“买菜”这么刚需的事儿,未来的竞争会愈加激烈。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