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29日讯 “我省把降本减负作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也关注到自2016年我省连续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昨天下午,在省人大常委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询问会上,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社会委副主任委员林天宁第一个抢到“麦”,发问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关于企业降本减负的话题。
在将近3个小时的专题询问会上,10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和2名省人大代表的先后发言,提问切中要害,问题“辣味”十足;作为应询者,相关职能部门不回避问题,坦诚回应。这次询问会既是本次专项监督的“重头戏”,也是本届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的“第一篇”。
降本减负有没有起到效果
省经信厅:一季度已为全省企业减负335亿元
近年来,浙江在降本减负方面出了一系列的硬招实招。询问会上,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社会委副主任委员林天宁最关心的,是这些降本减负政策到底起到了怎样的效果?话音刚落,省经信厅的负责人马上接过了话筒,不讲套话,不回避问题,用数据说话:
从2016年到2018年,分别减负1010亿元、1250亿元和1650亿元,三年累计减负3910亿元;
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从2015年的84.8元下降到2018年的83.8元,综合成本低于全国,也低于江苏、广东、山东等工业大省;
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幅从2016年3月开始连续32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今年1月份,我省最早确定小微企业六税两费按顶格50%减征,并最早发布;4月份,我省出台‘减负新20条’,是全国最快出台综合性减负政策文件的省份……”
该负责人表示,新的减负政策出合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今年一季度,浙江全省共为企业减负335亿元;从全年看,“减负新20条”可减1300亿元,加上前四批政策中今年仍然有效的措施将继续减负1100亿元,预计今年全省减负金额将突破2000亿元。
虽然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出台了许多减负降本措施,省经信厅的负责人也表示当前企业减负降本工作还有不少提升空间,“比如,在土地税费方面,企业不但要向国家支付土地出让金,每年还要缴纳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在计税方法上又存在着重复征收。”
政策制定如何避免“一刀切”
省生态环境厅: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调研中,我们得到这样的反馈,一些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很多都是传统的制造型企业,不少企业反映,希望政府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政策和措施的时候,能够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能够尽量不要做一刀切或者不达标就关停,而是给出一定的缓冲期……”会上,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唐睿康把这个问题抛给了省生态环境厅的相关负责人。
会后,唐睿康在接受钱江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问题是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组织的全省范围环境保护督查中,企业家们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
“我们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受到历史原因影响,传统制造型企业在升级转型过程中还存在‘转身慢’ 的现象。一个政策出台之后,要求他们马上整改,整改不了就关停,对这些企业来说,困难比较大。”唐睿康说。
省生态环境厅的相关负责人也认真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为了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省生态环境厅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止“一刀切”。
比如今年1月,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在环保督察执法中坚决防止不加区分的“一刀切”。
3月份连续出台《关于禁止生态环境保护“一刀切”工作意见》、《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基层减负十条措施》,细化提出防止“一刀切”的具体内容和措施。“应该说,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省在防止不达标就关停等‘一刀切’现象上,情况是比较好的。不加区分、不分青红皂白的‘一刀切’行为基本得到解决。”该负责人表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