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无限发展。历经26年建设的上城区电子机械功能区,面积仅0.618平方公里,但如今已有注册企业80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54家,上市挂牌和被上市公司并购企业10家,2018年技工贸总收入68.26亿元,税收4.49亿元,亩均产值982万元。在这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一批企业拼搏奋进,不断书写以“智”谋“质”的双创新篇。
数字赋能
制造业产业链全升级
始创于1992年的杭州海兴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生产机械式电表为业务起点,而今已成为一家跨国公司,在海外设立了5个区域总部、10家海外子公司和5个海外制造基地,业务覆盖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38个。
“这两年,海兴一直致力于数字化的转型,推进公司整体产业链升级。”海兴电力董事长周良璋介绍,早在2016年,海兴电力就依托“海兴电力云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自主研发信息采集、售电、核算、支付等系统的创新应用,打造面向用户的“海兴电力云平台”,为其在“一带一路”市场的开拓,提供了巨大裨益。
据介绍,“一带一路”沿线的许多国家,供电设备陈旧,电力传输时电能损耗较大,电力故障较多。海兴的一系列智能电表和配套服务,能够降低线损,提高用电效率和计量精准率,还可以提供远程抄表、预付费服务。因此,近两年,海兴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不断在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孟加拉、乌干达、肯尼亚等国得到应用。
就在5月份,周良璋带领的海兴研发团队,还获得2018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技术创新
成制造高质量发展样板
加速进口替代。园区内的杭州亿恒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振动控制和数据采集等先进设备和技术,如今已媲美国外同行。
“振动会影响精密设备的功能,加剧构件磨损。但最早这类可靠性的振动试验、技术都是国外掌握。”亿恒科技总经理贺惠农表示,随着国内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这类可靠性测试需求量剧增,而在外国掌控下的振动技术既难以满足要求,又无法保障信息安全。
2002年,贺惠农和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章位,开始了这类振动技术的国产研发工作。“我们用一年多的时间,顺利研发出控制器技术,并在细分行业中打入全球前三,产品出口到美国、日本等地区。”贺惠农说,此外企业还建立了自己的院士工作站、CNAS实验室,以此增强科研实力。
无独有偶,5月杭州捷尔思阻燃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裘雪阳,被授予阻燃行业杰出贡献奖,侧面证明了这家企业的实力——2001年,裘雪阳从上城区科技创业中心起步创业,并在2006年迁入园区。多年的深耕细作,让他们率先成功研发了全球领先的无卤阻燃产品。
“我们生产的阻燃材料适用范围广阔,小到一根电线,大到一辆高铁,都能用上。”裘雪阳说,此前该产品已应用于港珠澳大桥、迪拜塔、埃菲尔铁塔、全球各大机场航站楼等世界知名建筑和公共场所。
这些企业都是管窥上城双创发展进程的窗口。深谙“双创潮涌,惟勇进者胜”的企业,不断汇集活力,为上城发展提供澎湃动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